锐评 | 虚拟人秒看百份商业计划书,打工人瑟瑟发抖了吗?
近日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红杉中国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那就是旗下的数字虚拟员工Hóng正式上岗,引发了不少打工人的忧虑。据悉,Hóng可以在一秒钟内阅读上百份商业计划书,并按照行业属性、融资阶段作出信息提炼和总结,具备跟人正常社交的能力,可以为创始人建立个人档案,实时追踪他们的个人发展情况
近日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红杉中国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那就是旗下的数字虚拟员工Hóng正式上岗,引发了不少打工人的忧虑。
据悉,Hóng可以在一秒钟内阅读上百份商业计划书,并按照行业属性、融资阶段作出信息提炼和总结,具备跟人正常社交的能力,可以为创始人建立个人档案,实时追踪他们的个人发展情况。至于她预期的薪酬,则是象征性的每小时0.68元,而且她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
红杉中国雇佣的虚拟员工不仅能够做到24小时随时随地的办公,且时薪不到1元钱,使得很多打工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保了。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虚拟人如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那么打工人的饭碗真的会被虚拟人抢走吗?本期锐评将为你排忧解惑。
什么是虚拟人?
所谓虚拟人指的是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图形学、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等技术手段而创造的接近于“人”的事物,虚拟人的本质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集。
虚拟人的分类很复杂,按照技术维度可分为算法驱动型和真人驱动型;按照视觉维度分类可分为2D型和3D型;依照商业模式可分为服务型虚拟人与身份型虚拟人。
我们这里重点讲的是服务型虚拟人与身份型虚拟人,前者主要面向企业市场,通过它来为企业赋能,经济效益不在于直接创造增量收入,而是降低人力成本,例如浦发银行的小浦等;后者主要面向消费者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游戏、传媒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IP为主,先扩大消费者市场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含商业广告/直播带货等)进行变现,例如大家熟悉的洛天依、初音未来等。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虚拟人,它的制作都需要经过三个环节,即形象生成、动画生成和语音生成,从而赋予虚拟人长相、行动以及对话的能力。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光凭这一点打工人就不可能失业。
虚拟人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前景
根据产业服务平台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左右。其中,“身份型虚拟人”(虚拟偶像、虚拟IP等)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50亿元左右,占主导地位,而“服务型虚拟人”(虚拟主播、数字员工等)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左右。
虚拟人的市场前景是如此的光明,以至于大厂与资本纷纷下场。BAT等大厂“造人”很猛,例如阿里巴巴的“冬冬"、腾讯的“星瞳”、百度的度晓晓&希加加、欧莱雅的“欧爷”、湖南卫视的“小漾”、华为的“云笙”、字节跳动的A-SOUL等。
投融资方面,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一级市场虚拟人相关赛道投资共有16笔,数量较2020年同期翻倍。进入2022年,其热度有增无减,仅今年1月,一级市场虚拟人领域累计融资就超过了4亿元。
至于企业为什么钟情于虚拟人?这很好解释,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虚拟人可以24小时工作,还可以实现无限分身,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进行多项工作,也不会要求涨工资之类的。说到底企业认为虚拟人比打工人能够创造更高的利润。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虚拟人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吗?
虚拟人很火,但烧钱也很猛。据洞见研报发布的《2022年虚拟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虚拟人制作的客单价在百万元以上,更高精度的甚至达到千万级。这和其建模、AI、动捕、渲染等技术花销巨大有关。虚拟偶像投入尤其昂贵,有媒体报道称,打造虚拟偶像的动捕设备和3D建模都需要成本,效果越好的设备和模型成本越高,超写实虚拟人的视频每秒成本在8000元至1.5万元区间。
以前阵子引爆舆论的A-SOUL为例。有接近A-SOUL项目的投资人曾透露,A-SOUL的日常直播是用电影《阿凡达》同类型光学动捕棚来做的,一个摄像头价格数十万,一个棚根据精度需求可能有数十个这样的摄像头。这与一般主播日常直播的成本可能差了不止一个0。这种成本也延伸到了运营过程中,瑞银报告指出,高级虚拟人物的先期投入成本平均为3000万元。A-SOUL的单曲制作成本约200万元,一场线下演唱会成本约2000万元。
此外,虚拟人现阶段较难变现。虽然有虚拟偶像在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的例子,但这只是极少数。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数万个虚拟偶像,实现盈利的却不足30%。而在虚拟主播领域,有数据显示,在3万多名主播中,一半以上月收入为0,前120名、占比0.3%的头部虚拟主播拿走了九成以上收入。
即便在服务型虚拟人领域,也面临客户需求离散,需要定制化开发,短期内难以规模化盈利的变现难题。
用一句话总结:虚拟人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企业目前养一个虚拟人,怎么赚回来还是个问题。事实证明,从开发成本、技术成本、运营成本来看,企业雇佣虚拟人的费用非常高。这样看来,跟虚拟人相比,普通打工人的成本就没有那么高了。
虚拟人行业发展需规范
未来或可作为市场补充
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表示随着AI算法的突破,能让虚拟人制作成本十倍、百倍地下降,还能让数字人生产周期,从动辄几个月,缩短到小时级别。虚拟人的制作成本,将从百万级降低到万元级别。
同时,虚拟人的技术门槛也在逐步降低,例如,Epic Games推出的角色创建工具MetaHuman,最近一次更新后,允许开发者导入真人图像生成3D角色模型,虽然还未达到可以简单拍几张照片就生成一个数字虚拟人的程度,但市场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由此看来,我们未来还是可以实现“虚拟人自由”的,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短时间内虚拟人肯定是无法取代人类的工作,但从长远来看,虚拟人的出现可以作为市场补充,接手一些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丰富元宇宙服务场景,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
例如新闻主播,在去年10月13日,北京卫视发布了依据主持人春妮开发的数字人主播“时间小妮”。团队对春妮自然朗读的7000个句子与形象表情进行影像采集和智能处理,经过情绪仿真引擎,赋予“时间小妮”如同真人的情感表情。
官方声称,“时间小妮”在形象气质、语音语调、口唇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跟真人的相似度达到97%,其在北京时间App里可实现播报新闻、讲解知识、广告代言、交互问答、客户服务等功能。这意味着“时间小妮”可以在春妮休息的时候,代替春妮出镜,实现24小时x365天的不间断新闻播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使用虚拟人就可以高枕无忧。想想塌方的虚拟人A-SOUL组合,企业或许以为粉丝爱的是皮套,其实粉丝认可的是皮套+有趣的灵魂组合形式,而不是仅限于皮套而已,有趣的灵魂才是维持虚拟人高人气的关键所在。
此外,我们也需要留意虚拟人产业还存在诸多风险。虚拟人的本质虽然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集,但是却有人的样式,因此普通人长久接触的话,可能会产生依赖感,甚至会有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出现。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统一的协调管理和完善的法律保障,需要监管部门与行业主导者们一起参与探讨。
1. 设立统一的监管部门:虚拟人的用途多样,因此管理的部门众多。它会涉及文化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工商部门、电信管理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相应的群团组织等机构。这管理的部门一多,就容易形成“九龙治水”的局面,最好能设立统一的部门进行协调管理。
2.完善法律法规:在元宇宙世界,针对虚拟人的性侵,那算不算违法?虚拟人直播带货,结果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出现了问题,该找谁?虚拟人参与到诈骗、犯罪等违法行为时,该如果处罚?虚拟人写的歌曲、文章等,著作权归谁所有?针对上述跟虚拟人有关的法律法规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总的来说,虚拟人或许可以填补一些行业空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过在虚拟人大规模商用之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得跟上才行。
总结
虚拟人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人、目前雇佣虚拟人成本高于雇佣普通人、虚拟人产业仍需进一步规范,综合以上几点,都可以说明,虚拟人还抢不走你打工人的工作,况且虚拟人还只是0与1的数据集。
以前打工人以为机器人、AI会取代他们的工作,结果虚惊一场,对于虚拟人来说,也是如此,正所谓“铁打的打工人,流水的高科技”。
文/多弗朗明哥
当然,喜闻乐见的投票环节依旧少不了。你怎么看待虚拟人这一事物?欢迎投票表达你的态度。如果还有其他观点,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原文标题 : 锐评 | 虚拟人秒看百份商业计划书,打工人瑟瑟发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