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宇单挑携程!我们是怎么把大数据这本经念歪的?
本周的微博热搜,可以说是针也难插进去,就连蔡徐坤生日好像在热搜里也没那么显眼……但是携程却在今日一早登上了热搜,而关于携程的这个热搜,在这两天大家关注的一众热搜话题里,显得格外惹眼。这条热搜是马天宇吐槽携程吃相太难看
本周的微博热搜,可以说是针也难插进去,就连蔡徐坤生日好像在热搜里也没那么显眼……
但是携程却在今日一早登上了热搜,而关于携程的这个热搜,在这两天大家关注的一众热搜话题里,显得格外惹眼。
这条热搜是马天宇吐槽携程吃相太难看。
昨日下午马天宇发了一条微博喊话携程旅行:“你家的数据杀熟有点恶心,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吃相太难看。”
没错,又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大数据杀熟问题。
从马天宇微博言辞不难看出,马天宇明显被数据杀熟激怒了。并且看上去非常的气愤,在评论区,马天宇还跟着骂了一句:辣鸡!
这条微博发出后,不少网友在相关话题下,吐槽自己的类似遭遇。再一次将大数据杀熟问题推向全民讨论的局面。
有用户表示:数次订酒店 不同账号看价格都不同,有时候甚至相差几百,每次订个酒店还要几个人一起比价 吐了 。
也有消费者表示:确实是啊 吃相真的很难看 同一张票 多看几遍就越来越贵 一开始还以为真是卖掉了 票变少了 结果发现换一个人的账号看就还是原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携程高管可是在几年前,就拿着大喇叭喊过,“携程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那么携程真没有大数据杀熟吗?自从有了大数据杀熟这个话题,携程一直以来都是主角之一。
也就是消费者一直说携程有大数据杀熟问题,而携程一直说我没有,别瞎说。并且会对每一次的质疑,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合理理由。
自然,马天宇是明星,遇到这样的事,发个微博,官方总会给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是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毕竟这是有先例的,商业公司对待普通的消费者和握有话语权的明星,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比如此前,大V王小山和携程对手飞猪之间,就发生过一样的事情。王小山在飞猪消费后,发现被杀熟了:“同一航班,别人卖 2500 元,飞猪卖我 3211 元。”
而飞猪则回应称,“飞猪敢于承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然后,两者怎么沟通的,咱们也不知道,反正结局就是下图:
和解了?还不忘给打个广告,最终热心的网友,都成了流量以及免费的打手。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就算在社交媒体喊破喉咙、敲碎键盘,官方一句“我没有”,然后就是“奈我何。”
不过话说回来,携程这种频繁调价的操作,实在是足够让人气愤,就算再有钱的人,遇到这种事那都已经不是钱的事了,更多的是来自心理被大数据随意支配、宰割的那种痛感。
回到现实来看,大数据杀熟问题,无论是外卖,还是旅行网站,大部分用户都有被杀熟的经历和感觉,关于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质疑也一直存在,但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死结。
“用户难以取证,而平台每一次被质疑,都能找到足够合理的解释。”携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2018年,就有大量的网友密集曝光,携程平台疑似存在大数据杀熟。并有不少用纷纷晒出在同一地点、同一个页面,不同用户、不同手机出现的价格差异的截图。
面对汹涌的质疑,携程也终于憋不住,发布了一篇文章《携程“大数据杀熟”了吗?并没有》来自证清白。
在这篇文章里,携程对网友遭遇的各种案例做了一一回应,比如差价问题,携程解释为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不同供应商等原因导致的不同。
关于同一家酒店,不同的人搜索,看到的价格不一样,携程的解释是是因为用户领用或购买优惠券造成,有的本身就不是同一种产品。
……诸如此类,他们总有一万种合理的理由。
而早在2019年,刚买完机票,就降价了500块钱。携程解释为临时性价格调整。
但当用户回应同时期的机票价格并没有波动的时候,携程又改变了解释理由:系统故障。
而这样的回应,消费者并不买账,有用户就曾在社交媒体表示,谁说携程没有杀熟,我第一个不同意。
但是,这又如何,他们就算不间断的打脸,也要给你找到说服你的理由,而谁又愿意为了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去花一两年打一个官司呢?
迄今为主,关于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我们更多的也只能停留在感觉的层面,就是没有证据证明。
就算你拿着看上去证据确凿的截图又如何,官方给出的每一个解释在法律层面基本上都是无懈可击的。
就比如在携程这个平台,就算出现金钻会员比普通用户更贵的情况,携程给出个理由,也能让你哑口无言。
此前就有消费者表示,用普通账户预定某“精选海景大床房”。显示原价931元,折后价格为856元。此外,该价格还包含“两份早餐”与“双人啤酒花园套餐一份”。
但是到了“金钻会员”进行预定该房型时,同样的日期,同样的房型,显示的折后价却是921元。“金钻会员”要比新注册用户贵了56元。
对此,携程给出的回应是,我们已经认真核实,让您造成误会的原因是新客专享优惠。
看到没,这只是你的误会,这是我们拉新的市场行为,现在获新客成本高啊!
看到这样有说服力的回应后,该爆料者无力的表示,你可以和老用户一个价格,但是你比老用户还低那么多,你想过常年在你这里消费的老用户的心情吗?
有了这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携程各种带钻会员够憋屈的。
去年7月,携程钻石会员胡女士通过携程APP订购了舟山希尔顿酒店,支付款2889元,但在离开酒店后,发现酒店的实际挂牌价仅为1377元。
所谓的钻石会员,本来是能享受8.5折优惠的,最终戏剧性的是享受了价格翻倍的“服务”。
这位钻石会员最终没咽下这口气,一举将携程告上法庭,最后法院按“退一赔三”标准予以支持。
这个案例也成为大数据杀熟问题第一案。携程是真的杀熟了,那么其高管曾宣扬的“携程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算不算虚假宣传。
看上去算了!但是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随后携程,就此事发布说明函,称携程作为平台,在此单服务中“如实展示产品售卖价及其相关信息”在整单服务中“不存在虚假宣传及欺诈行为”,携程将保留上诉权利。
此次,携程再一次因为大数据杀熟的质疑被送上热搜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大数据杀熟这个问题太难定性了,因为太难取证了。
有些相关行为,那么多人明明感觉存在是基本的事实,但是这些感觉之外,似乎消费者拿不出反驳平台一万种合理理由”的证据。
当然,这个问题或许最核心的点还在于小柴上文提到的,这样的杀熟行为,消费者每次出现差价的情况几十块或者几百块,如果真去打官司,还要各种取证之类的不仅耗时耗力,也要花钱。
同时,一个官司动辄一年多的周期,谁愿意为了这几十块钱、几百块钱花这么大精力呢?
但是每个个体的几十块,对平台来说,聚沙成塔,是一座充满无限想象力的金矿。
而每一个个体缺少在乎的能力,就变成了平台们肆无忌惮地赚钱的能力。
大数据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这是一句被喊了多年的互联网下半场的致富真理。但大数据,都掌握在上半场那些大资本、大平台的手里。
至于大数据这座金矿,这些资本平台是怎么挖的?消费者能感知的,就是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个性化推荐、以及我们没有证据只有感觉的大数据杀熟。
而这两者内核是去研究用户,用时髦的词来说就是画像,了解用户的一切,让用户脱光了站在资本的眼前。
其终极目标,都是试图如何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掏空消费者的钱包。
所谓互联网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总是这么的别出心裁,但是却一直保持着初心,即赚钱,并不断的迭代技术能力,赚更多的钱。
《新未来简史》曾有言:“当大数据被少数人掌握并使用时,能产生奇效;但是在竞争性领域,大数据被众人分享或使用后,其效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引发破坏作用”。
大数据是中立的,可以造福、也可以作恶,用的人若心歪了,大数据是屠宰、收割“杀熟”的利器。
那么在如今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究竟被用来干什么呢?
携程呢?在OTA行业的绝对龙头老大,依靠资本、流量及价格体系,掌握着这一市场绝对的话语权。
在上半场,用价格战逼退竞争者,如果逼不走的,就收购兼并。如今这一市场也随着逐渐的平台化,也就进入了下半场,这一切都是为了赚钱的能力,大数据被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是小柴希望,我们的互联网服务,应该要作出改变了,当然,这也很快,随着去中心化时代的即将到了,这些中间商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这是发展趋势赋予的。
当然,这些中间商不知道是觉得捞金的机会不多了,还是自己作,开始上赶着让用户离开,比如如今定个机票啥的,小柴在旅游平台只是看价格,而付钱,直接跳转到航司直接提供服务的平台。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这样,相信越来越多的服务,都会这样。尤其对于那些两头收割的镰刀,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时候。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编辑|谭松
原文标题 : 马天宇单挑携程!我们是怎么把大数据这本经念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