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搜科技赴港IPO,蹭上了ChatGPT概念

资讯 1年前
821
宜搜科技赴港IPO,蹭上了ChatGPT概念 宜搜科技赴港IPO,蹭上了ChatGPT概念 宜搜科技赴港IPO,蹭上了ChatGPT概念

文 | 芳芳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2月27日,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搜科技”)正式递交赴港招股书,中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这家成立已近20年的数字阅读企业,曾经在资本市场几度浮沉:2014年冲刺纽交所上市未果,2017年转战新三板两年后便摘牌,2019年冲刺科创板再度折戟。不过,这次IPO,宜搜科技蹭上了ChatGPT概念,致力于成为“港股AIGC第一股。”

问题是,作为一家老牌公司,资本市场为何屡屡将其拒之门外?这种反馈,或许也折射出宜搜科技暗藏的问题。

01

年净利润3000万,增长渐趋疲软

宜搜科技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有18年的发展历史。从公司名称不难看出,宜搜科技主打移动搜索引擎起家,曾与百度、谷歌等形成竞争关系。据公开信息显示,到2010年第二季度,在移动搜索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百度、宜搜和谷歌,三者市占率分别达到34.33%、16.91%和12.29%。

但是好景不长。谷歌很快退出中国市场,而宜搜科技也在竞争中逐渐掉队,并由于突然终止“移动顶告”业务而引起投诉,公司业务一落千丈。

随后,宜搜科技开始转战数字阅读,将主战场转向应用于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场景的智能推荐引擎,包括数字阅读推荐、数字营销、网络游戏发行及其他数字内容。

通俗来讲,宜搜科技的日常业务离不开“数字”,所有应用场景均围绕宜搜人工智能推荐引擎产生。公司旗下目前主打三款产品,分别是宜搜系列阅读APP、宜搜H5页面以及智能广告平台易推。

 

然而近年来,宜搜科技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前9个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1亿元、4.33亿元、3.32亿元,营收增速仅在5%左右,未有明显变化。而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130.5万元、5001.1万元、3000万元,净利增速由59.75%骤降至-15.51%,业绩增长出现明显疲软态势。

根据此前公司发布的相关财务数据,宜搜科技的营收水平已经多年未有明显增长。2016-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72亿元、4亿元、4.1亿元,基本与近三年的营收规模持平。而随着净利润增速转负,公司的业绩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虽然业务停滞不前,但宜搜科技花在营销宣传上的开支却并不手软,一定程度上又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22亿元、9927万元、9882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9.7%、22.9%及 29.7%。

近三成的营销开支,主要用于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网络游戏发行服务的广告支出。这部分花费在2022年前9月达到9311.3万元,同比增长38.6%,占据到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的94.2%。

 

营销开支的大手笔支出,也拖累了公司的净利率表现。在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达到52.2%、48.2%、51.9%,而同期净利率却始终在10%左右徘徊。到2022年前9个月,宜搜科技净利率更滑落至9%。不到三年时间里,广告砸出近3个亿的水平,正是宜搜科技盈利水平始终难以再进一步的“罪魁祸首”。

02

近半营收依赖广告业务,现金流告急

除了业绩增长放缓,宜搜科技的业务构成也并不健康。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以及其他数字内容推荐服务。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是公司重要营收来源,贡献了约50%的营收。

而数字营销服务也贡献了超40%的营收,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1.53亿元、2.02亿元及1.4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7.4%、46.6%及44.6%。也就是说,前两大业务基本上贡献了公司98%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广告收入又成为宜搜科技营收来源的重中之重,报告期内分别贡献营收1.3亿元、1.86亿元及1.5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1.8%、42.9%及47%。相比之下,更具发展前景的付费阅读业务却在逐年下滑,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5501.3万元、3217.3万元及2045.5万元,占据总营收比例从2019年的13.4%下滑至2022年前9个月的6.2%。

随着互联网红利见顶、广告市场日益低迷的大趋势发展,对于近半营收依赖广告业务的宜搜科技而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已是当务之急。否则长此以往,公司的营收颓势势必会进一步加深。

 

而由于营运资金不断缩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到2022年前9个月,这一数字达到-1388万元。同时,由于三大活动现金流流出加快,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更由2021年的2.15亿元降至2022年前9个月的8852.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留有大量应收、预付款,给资金周转带来极大压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宜搜科技的贸易应收款达到1.41亿,且公司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45天升到了目前的83天,并突然增加了6-12个月的上千万应收款。

对于应收款项及周转天数的增加,宜搜科技表示,主要由于数字阅读推荐服务下的包含广告服务的免费数字阅读推荐及数字营销服务;向多名新广告客户授出较长的信贷期以促进合作;因疫情导致贸易应收款项收款期增长。

 

在资金链凸显紧张态势后,宜搜科技被迫大量举债。2021年虽然基本还清了此前2000万元的借款,但在2022年前9个月,借款又激增至8050万元,到2023年1月,这一数字更飙升至3.46亿元,几乎相当于公司近一年的收入总和。

重重压力之下,宜搜科技引入8家投资机构,合计注入资金2.79亿元,将“夫妻店”进行股权稀释。

 

不错,宜搜科技还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夫妻店”。其创始人汪溪为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媛为其配偶,上市前汪溪持有公司34.02%的股权,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周媛被视为与汪溪拥有共同的股份权益。熟知资本市场运转的人应该知晓,夫妻双方共同拥有公司权益,也将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一旦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将对公司股权归属造成重大损失。

当然,在引入机构投资者后,宜搜科技的底气确实撑足了一些。软银通过SBCVC Fund III、BlueSky Holding等合计持股8.84%;天津中浩的合作伙伴Estate Success投资7620万元,持股6.66%;上海盛大投资1905万,持股6.27%。

然而按最后一轮投后估值计算,公司市值大约在13.4亿元。虽然有软银、盛大等知名投资机构助力,但显然宜搜科技的市值仍未有明显飞跃。

03

研发投入不高, 原创内容匮乏

而宜搜科技与当前许多亟待IPO的科技公司类似,除了“重营销”的弊端外,还存在着“轻研发”的另一劣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仅为0.54亿、0.51亿以及0.29亿,营收占比不足10%,且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到2022年前9月研发投入下滑幅度已达26%。

 

从搜索引擎到小说APP,宜搜科技的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从目前的用户数据来看,宜搜科技的主打产品宜搜系列阅读APP平均月度活跃人数表现不佳,报告期内分别为2110万名、2390万名、2550万名,同比增速由13.3%下滑至6.7%。

 

据易观调研数据,以平均月活用户计算,2021年,宜搜小说App在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排名第五;平台人均每日使用时长为98分钟,在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的十大应用程序中排名第四。

尽管上述排名较为靠前,但与国内头部数字阅读平台相比,宜搜科技的体量仍然相去甚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阅文集团月活用户达到2.65亿名,掌阅科技月活用户达到1.6亿名。

而宜搜小说之所以未能追赶上头部数字阅读平台的步伐,或许与平台缺乏原创内容产出脱不开干系。以掌阅科技为例,公司采用内容生产、招募签订合约的作家等方式获取版权运营,这一模式能够帮助掌阅科技开辟付费模式以外的分销、作品改编权等收入。

相比之下,宜搜科技并未参与内容制作,而是单纯引入其他供应商平台的网络文学内容,换言之,宜搜科技仅提供阅读平台,并不参与作品自产,因此仅能够按照章节支付费用的方式参与分成。

这种模式过于依赖供应商的内容产出,一旦合作出现变动,公司势必将失去内容创作源。在缺乏原创内容的形势下,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占掉本不富裕的市场份额。

而显然,宜搜科技并未意识到“原创”的重要性,反而在多年大手笔营销投入的滋养下,练就了一套“业绩不足热点凑”的表面功夫。招股书中,宜搜科技声称,“ChatGPT的成功亮相,让人工智能更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强调与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一样,ChatGPT是AIGC 的一个分支。

而在未来,宜搜科技认为,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利用经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从虚拟VR技术,到元宇宙,再到如今的ChatGPT,资本市场永远不缺少概念炒作,但有多少公司倒在了所谓的“量产前夜”,宜搜科技应该心中有数。

结语:

随着数字阅读行业逐渐进入到竞争白热化阶段,宜搜科技尽管早早入场,但并未占据到原创内容的核心优势,反而将心思用在营销宣传之上。对于展露头角的AIGC业务赋予过多热情,下场或许就像资本市场对待宜搜科技的态度一样,仍然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宜搜科技赴港IPO,蹭上了ChatGPT概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