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走向何方?四位院士同台激辩

资讯 5年前
714

12月17日,由鹏城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在深圳拉开帷幕。本次论坛将持续两天,论坛以“「头雁」穿云,云脑启智”为主题。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变革与技术创新、探寻AI边界,是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盛会之一。亿欧作为重要支持媒体受邀参加。

17日最后一场是主题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关键应用落地研讨”的院士论坛。参与院士论坛的有:美国工程院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鹏城实验室主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桂卫华,香港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讲座强教授杨强。嘉宾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现状、困难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合作研究上大有可为

院士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鹏城实验室和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崎峰博士介绍道,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的使命是搭建四个桥梁:

第一个桥梁是连接香港政府、监管机构和学术与产业界;

第二个是学术研究和产业界的连接;

第三个是人才和企业的连接;

第四个是香港和深圳,以及和内地的有效连接。

相信与鹏城实验室合作后,能为人工智能一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境里面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贡献力量。

杨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发展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香港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专业学术会议和期刊上也不乏香港的身影,“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这样的工作都集中在学术界,和香港本地的工业界结合并不深”。

杨强进一步解释道,香港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工业,一个是金融,另一个是生物医药。香港的金融还是传统“以人为本”的分析,而生物医药虽可比肩美国,但市场却始终没有面向大陆,此外医药的研制也仅限于香港,“这些限制也让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人觉得很闷,我们怎么能够有这么好的技术不让它过时,能够让它在社会上起到效益。”

杨强认为,以深港两地为例,香港的学术和国内,尤其深圳的互联网基因的结合,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也希望能够广泛地展开这样的合作,像鹏城实验室和香港人工智能学会,“我们就有这样一个志向,也有很多实际的计划在往下推进。”

数据优势可转化为产业优势,但基础研究还是得靠研发机构

高文说道,中国人口基数大、互联网发达,因此在数据量上存在优势。同时,中国正从欠发达向发达高速发展,“但是因为转移得太快,很多东西跟不上,如果按照西方那种方式重走一遍,需要太长的时间,因此需要人工智能来提速。”

高文举例说道,近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滞后于城镇化的步伐;此外,国内的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服务长者也需要智能化。

“所以这方面需要的智能非常多,但是这些智能恰恰不是需要基础研究做得多好之后才能做的,只要现有的工具做好了,把人培养好了,接下来马上就可以用了。但是它怎么能转化成基础研究,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基础研究还是要从对它的投入,从对基础研究人员的评估、高校的政策的角度考虑,我觉得靠应用是拉不动的。”

沈向阳表示赞同高文的观点,并进一步阐释道,数据和应用的优势可以转化为我们的产业优势,但是技术和研究的优势还是要靠其它的方面,比如说像鹏城实验室这样新的研发的机构,应该能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

比起关注中美贸易战,更该思考知识如何为世界作出贡献

现场有观众向四位院士提问:面对现在的中美的争端,AI研究人员究竟应该韬光养晦,还是该大张旗鼓标榜自身的实力?

几位院士都认为,技术发展应讲求实事求是,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出来”,最怕就是“没做成事,但却把事情说大了,这就麻烦了”。

沈向阳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知识是世界的东西”,回顾世界的发展,知识传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印刷术诞生后,知识能够印刷在纸上并得到传播;互联网出现后,知识的分享变得更加容易。这也侧面促进了全球知识的积累。

“另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开源。”沈向阳说,开源以后,大家就可以在知识的积累上不断地提升。

“我觉得在这两件事情上,中国都要反思,中国作为一个人才的大国,在向前发展,对世界上知识的积累和贡献上,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比如我们弄了半天,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的开源的东西出来,这里面可能有文化的事情。虽然中国用开源的人多,但是贡献开源的人不够多,所以我觉得不见得要把很多的问题升华到中国和美国对抗的关系,我们应该去思考怎么样对这个世界的知识的积累能够做更多的贡献。”沈向阳这样说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