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AI造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资讯 5年前
1.22K
思必驰AI造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AI横行的当下,没有什么高科技能比AI更能激起广大用户内心的好奇,很多创业公司都在拿AI当噱头,几乎所有传统公司都竭尽全力向AI靠近。于是去年智能音箱火了,天猫精灵、小爱音箱、亚马逊的Echo纷纷走入我们的生活,语音控制确实比硬件控制更加便捷,有些设备厂商甚至打出一个口号“能动动嘴解决的事情就不让用户动手”。

在智能语音处理领域,思必驰以算法见长。从2013年开始,思必驰专注人性化的自然语言交互方案,在2017年基于语音技术积淀推出了DUI开放平台,开启全链路对话定制;2018年,思必驰挤身中国AI国际队,14篇论文入选ICASSP,并发布了会话精灵。从应用市场来看,思必驰CEO高始兴向与非网记者介绍,“我们打通了全链路,实现了规模化定制,终端设备激活8000多万台,开发者超过17000人,打通了16葛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对芯片的要求很高,第一是计算量,第二是内存,现在芯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不能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来使用,深度学习最早应用于神经网络首先是在PC上实现,在客户端使用先要进行量化,可以量化到定点的32位、16位、8位,思必驰目前在客户端的所有定点都是到8位,可能会定位到4位、2位、1bit。神经网络的基础模型不是类似于冯诺依曼的CPU架构,传递的是神经冲动,不是浮点数据,要真正做到类人脑运算,需要考虑高能效、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是否能做到1bit运算,到最后的运算就不需要存储了,而是需要数字逻辑的与非异或,这样的技术在思必驰的PC仿真中已经验证了,思必驰的技术未来有希望用到更多终端上。但是也发现了问题:现在的CPU以1byte为单位,思必驰算法在CPU、DSP上没有优势。于是开始考虑从哪里开始做?

思必驰做芯片第一是因为神经网络发展的需求,第二是更多的市场需求,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我们已经对接赋能了上千万套设备,对接了ARM、DSP、MIPS、MCU的芯片,存储空间从几兆到几G,因此非常清楚客户的需求和瓶颈。我们如何把AI算法提供给客户,这让我们看到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看,做芯片是一条必经之路。

思必驰从2016年开始筹划做面向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芯片,我们在本质上是软件公司,我们也在思考自己能不能做硬件?因此,我们决定和行业专家一起合作研发芯片。从2016年到2017年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从芯片行业的IP供应商、芯片制造商、芯片生产商、以及做编译器、操作系统的公司中筛选,整个过程中发现三个困难:第一,人工智能算法在未来的5-10年会不断发展,不断进化、完善,如何做芯片?芯片公司说,你可以告诉我你需要多少算力,多少带宽,多少内存,剩下的问题交给我来做。但是我们限制,这款芯片是否能达到毫瓦级?在未来物联网应用中达到百微瓦甚至十微瓦?大部分公司无法做。CPU最小做到几百毫瓦甚至1W,这需要我们和芯片设计公司深度融合来进行合作,需要我们公司开放算法,需要芯片公司重新架构CPU计算单元,这一步很难迈出;第二,我们对接了很多设备了解了需求,把这些需求提交给芯片公司,他们未必认可。第三,未来数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存在信息泄漏风险,我们想研发芯片做三层数据安全的保护:第一层加入芯片密码,只有验证了芯片密码,应用才能启动;第二层用户加入声纹,才能启动芯片进行录音,传输到云端;第三层,随着芯片计算能力增加,可以在本地做通用的语音的识别,尽可能少在云端传数据,通过研发芯片达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最后,思必驰决定做芯片,而且要软硬结合做好AI芯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