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数据正流向智能的全闪存
在Gartner发布的《2018通用存储阵列魔力四象限》报告中,华为连续第三年被定义为存储领导者厂商。
在Gartner发布的《2018通用存储阵列魔力四象限》报告中,华为连续第三年被定义为存储领导者厂商。
很多CEO已经注意到了新的趋势,从北美、中国的CEO,甚至是Gartner的分析师口中,都表达出了这样一个普遍性的观点:在Gartner通用存储阵列魔力四象限领导者象限中表现优异的供应商,都具有不俗的平台管理运维能力。
这是一个很关健的因素。如今,企业用户最苦恼的问题,就是运维管理。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业务的复杂多样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不止于推高运维管理成本,还将对运维能力的要求推向了极致。
智能化被视为这一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这和信息安全领域的思路相同,当安全视角从基础安全转向业务安全时,人们同样寄希望于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华为全新的存储产品系列中,很容易看到这种变化。在之前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采访中,华为IT产品线智能存储与数据管理领域总裁孟广斌表示,“我们持续对数据流动和智能运维进行投入。”
依托华为存储的全球联接和华为云EI的深度学习能力,华为智能云管理平台eService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改造存储管理模式。让系统根据业务模型智能化的快速部署,并提前预判运行中的性能、容量瓶颈,做到自动调优。
同时,华为还规划Smart系列软件,用于提升存储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比如华为SmartTier不仅支持块,还支持文件级别的智能分层。随着AI技术的发展,华为在闪存智能方面也会有更大的提升,帮助设备内的智能加速,以及设备之上的管理运维。
借助华为的智能运维,用户还可以基于历史IO规律和负载运行数据,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预知容量和性能的要求,为IT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提供决策。
在产品方案设计上,为了打破不同存储之间的数据孤岛,帮助企业应对愈加复杂的业务负载和海量数据,华为提供数据中心级融合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
孟广斌称这是一款满足“所有CIO梦想”的产品,将实现一个数据中心由一套存储“搞定”的构想——无论它需要承载哪种应用,包括关键业务和新兴业务。
除融合特性的全新表现外,FusionStorage的一个鲜明特性也是智能化——通过一套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融合运维和运营两大能力,实现数据智能化。
和云化的鲜明进展相对应,另一个存储领域的热词“全闪存”则拉出了一条跨越时空的纵贯线。全闪存也被许多行业内人士视为未来领域的终极形态。不过,考虑到既有数据中心扩展或新建成本等各种因素,存储供应商仍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为用户提供不同介质或者混合介质的存储方案。
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华为目前的智能存储和数据管理领域,我们能看到,除了追求极致性能的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系统,也能看见如OceanStor V5系列这样的智能混合闪存存储系统。
不过,趋势的发展在加速,孟广斌坦言,已经有大规模的客户转向闪存,因为在性能、可靠性和功耗,以及容量和占地上,跟硬盘比起来,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提升了。
华为EBG中国区IT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 康晓宇
华为EBG中国区IT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康晓宇透露,在金融业的“四大行”中,华为的发货已基本被全闪存所占据。在这些银行业,或者更为宽泛的金融业,对存储设备综合性能的高要求通常被视为产品力的佐证。康晓宇说,目前国内TOP12银行和TOP4保险公司的架构中,都已经采用了华为的全闪存存储,它们承载了包括数据库、信用卡业务、在线联机交易等核心应用。
招商银行在2018年和华为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以规划构建下一代IT基础设施平台。其中,华为全闪存存储系统的应用主要聚焦于高性能数据平台,如数据仓库系统、互联网创新业务等——华为OceanStor Dorado的高性能、低时延特性,大幅降低了这些系统业务的批处理时间。
在2015年,金融行业的另一巨头——中国人寿,开始使用华为OceanStor 18000系列高端全闪存存储。该系列解决方案以“6个9”的高稳定性,为中国人寿支撑起了其数据存储、分析、管理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华为HyperMetro技术为中国人寿提供了包括SAN和NAS在内的一体化双活解决方案,并成功部署了承保、理赔、ERP、精算、办公等核心业务系统,满足了中国人寿远程异地多活数据中心的数据同步要求。
高端应用领域的认可持续拉动了华为存储业务的进展。IDC的数据显示,目前,华为全闪存存储收入增长率全球第一,华为全闪存存储中国市场份额第一。Gartner数据显示,2018 年前四季度,华为存储中国市场收入、发货容量和套数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