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全民大考 AI安防技术能做什么?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实际操作难度却很大:看起来特别干的饼干是湿垃圾,湿了的猫砂却是干垃圾;小龙虾壳是湿垃圾,螃蟹壳竟然又是干垃圾。自从开始推进垃圾分类,上海人民每天都要经受老阿姨的灵魂拷问:“侬是什么垃圾?”不止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实际操作难度却很大:看起来特别干的饼干是湿垃圾,湿了的猫砂却是干垃圾;小龙虾壳是湿垃圾,螃蟹壳竟然又是干垃圾。自从开始推进垃圾分类,上海人民每天都要经受老阿姨的灵魂拷问:“侬是什么垃圾?”
不止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而2019年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垃圾分类全面推广为时不远。
万物皆可AI 垃圾也不例外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市场上相关产品迅速走俏,就连平时九块九包邮的垃圾桶也“身价倍增”;售价接近1600元的垃圾粉碎机,由于能够直接粉碎难以区分干湿的厨余垃圾,竟在网购平台上卖断货。对此,有不少人提出:是否能够利用AI摄像头助力垃圾分类?
实际上,这一想法在国外早已实现。例如加拿大有一款名为Oscar的垃圾桶,通过一个显示屏和AI摄像头帮助用户识别并投放纸张、厨余、容器等垃圾;美国丹佛市则开始用智能机器人,采用人脸识别和AI技术进行分类,最终用蜘蛛状机械臂拾取特定垃圾。
视觉识别技术大有可为
垃圾分类的难点主要在于归类不同特征的材料,程序性较强,因此智能检测、机器视觉等技术大有可为:
对于饮料瓶、金属、电池、玻璃等垃圾,可通过摄像头抓拍,实现智能识别并预警;纸制品和纺织物等可以依据平均密度和体积等属性设定预警线,来判断其类别;而人脸识别技术则方便居民投递垃圾,记录积分,减少乱扔乱倒行为,提升参与度和认知度。
甚至能够收集投放垃圾的数据,判断附近学校、机场等场景中哪些品牌或产品更受欢迎、人们在一天中某一时间段更喜欢吃什么等,将这分析结果提供给快餐店、购物中心,以便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
落地应用前尚需克服许多难题
这是不是意味着,利用AI摄像头和识别技术进行垃圾分类就可以一劳永逸?没那么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垃圾一般会统一装进垃圾袋,摄像头无法将垃圾袋依次打开,而要求居民一件一件分开扔则更加难以操作。在某些地区,会将不同垃圾装到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以便摄像头识别。但这种做法也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原因在于人们完全可以将垃圾混装到这些垃圾袋中。至于是否能用透明垃圾袋直接进行视觉检测与分类,则需要更多数据与实验来论证其可行性。
即便能够顺利检测,也需要配合其他措施将人为扔错的垃圾放回正确的垃圾桶。倘若运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则又涉及到老生常谈的大众隐私问题。
结语:在各种政策和环保理念的倡导下,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应用“智能”的场景。国内目前也已有不少面向B端和G端的智能厨余垃圾收集箱。但在垃圾分类全国推广前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智能水平,以适应“状况百出”的现实。
相关文章
热门网址
-
19打开,有戏
时间线
热门标签
热门工具
Apple Store
扫码加公众号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youmao@neone.com.cn
© 2010 - 2024 | 沪ICP备1604546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