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星辰计划”
最近百度面向创作者、开发者的万象大会上,就推出了一个围绕公益的“星辰计划”,简单说,这是一个依托于AI技术,尝试“更全面赋能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项目。
代码无温度,但是程序员和互联网有。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公益经受信任构建、文化沉淀和科技应用三大挑战,已经成为激烈商业竞逐之外,以BAT巨头为主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涉足的领域。
只不过,既然不是商业利益的主要关切,过去的互联网公益往往只是零零散散开花结果,“顺手做一下”。
但是,随着技术和平台生态的演化,公益这件事也越来越呈现体系化建设的特征。例如,最近百度面向创作者、开发者的万象大会上,就推出了一个围绕公益的“星辰计划”,简单说,这是一个依托于AI技术,尝试“更全面赋能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项目。
某种程度上,这类计划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技术推动公益的发展已经自然地进入AI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同巨头在公益这件事上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明显。
一、同样的公益,也衍生出不同的平台调性?
目光聚焦BAT,在公益这件事上,不论谁,都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树立了与平台原本业务紧密相关的“公益标签”,并将公益活动与平台本身的发展紧密融合。
1、百度:AI全场景落地趋势的必然,技术正反馈循环的必要
百度公益的直接标签毫无疑问是AI技术,技术也是百度做公益最直接的表达。事实上, “AI公益”本身就是百度AI走到今天进行全场景布局的一种必然。随着百度AI在内容制作与推荐、自动驾驶、工业质检、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加速落地,百度正在以平台的力量向外界展现AI改变社会的价值。没有商业利益考量的公益活动,也是这些举措的体现之一。
不可忽视的是,AI技术的不断提升依赖实践的反馈、打磨形成的“正反馈效应”——通过实践结果不断自我优化和提升,而公益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广泛的参与性,能带来直接而丰富的实践反馈结果,甚至不输很多商业场景。积极参与公益,除了帮助社会、践行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将更大程度上帮助AI技术成长,是AI发展的一种必要。
2、阿里:“阿里经济体”概念下的“社会基础设施”能力延伸
阿里经济体的提出,标志着阿里不再仅仅把自己局限于一个成功的商业帝国,而把自己当成一种切切实实改变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来看待,用商业的手法帮助社会方方面面进步,延伸到公益领域,即是所谓“公益心态、商业手法”。
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阿里公益带有浓厚的支付、电商标签,例如支付宝蚂蚁森林,另一方面,这些公益活动又带有浓厚的推进社会进步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色彩,例如兴农扶贫,不仅帮助农民“做生意”,也进行新产业、新业态、特色产业带的塑造,甚至在帮助重塑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
3、腾讯:社交生态完善、社交价值再挖掘、社交品牌强化三位一体
腾讯做公益自然离不开社交的基因。但表象下,公益对社交的价值也是掌控社交帝国的腾讯需要考虑的事。当社交涉足公益,社交对人的链接增加了“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的价值,起到了某种“示范案例”作用,告诉社会社交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还有什么样的操作可能。
更进一步看,“腾讯公益”平台鼓励个人、非公募机构、公募机构发起人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积极自筹,这样做,其实已经是在强化腾讯的社交品牌了。由此,通过社交公益,腾讯实现了社交生态完善、社交价值再挖掘、社交品牌重塑三位一体的结果。
对比BAT不同的做法,自然可以看出他们在公益上都有自己的“野心”。但不论是电商手法还是社交手法,剥离平台自身诉求,新时代公益的进步,始终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支撑。AI技术的可能性,在公益领域更加值得被期待。
二、从零星出现到全面布局,AI公益走向“立体化”?
不管承不承认,现在很多公益已经离不开“AI”、大数据,整体上,技术在公益中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当然,这也使百度的AI公益标签差异化更显著。
而AI公益作为互联网公益+AI技术发展碰撞的产物,其“立体化”的趋向,也在百度等平台的导向下越来越明朗。
这包括四个表现:
1、涉及场景:“公益”的范畴与AI公益的范畴逐步重合
原本的AI公益更多是技术的果实,刚好技术发展到这一步了,就顺便做一下有益于社会的事,例如百度AI寻人就是人脸识别技术的落地场景之一。
随着“摊子”铺开,AI公益的实体项目不断往外延展,其范畴逐渐与大“公益”的范畴“接轨”——凡是公益的,都可以是AI的,公益的体系,逐渐成了AI公益的体系。
例如,除了上文列举的百度这些年用技术支撑的公益项目,AI寻人,AI垃圾识别,小桔灯助学,AI助盲等,百度这些年还进行了不少场景拓展,包括利用AI技术打击野生动物贸易的平台等,越来越多的AI公益项目,已经逐步覆盖了寻人、助残、助学、助弱、动物保护等多数公益场景,AI全场景落地的趋势让AI公益场景逐步与公益场景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