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冲刺IPO,招股书透露出什么“秘密”

资讯 3年前
1.71K

12月3日,AI头部企业云从科技发布了上市招股书,引发业内热议围观。

如果深入招股书内部,可以发现其中几项关键数据明显有矛盾之处。比如云从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亏损将近23.82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投资者纷纷表示疑惑:AI虽然需要大量研发投入,但这个数据总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对云从招股书抽丝剥茧,找到一个最为真实的云从。

投资大忌:警惕被困于信息茧房之中

首先,招股书的字面意思确实如此,但是这个数字却并不能代表云从的真实经营水平,深藏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公允价值。

云从的亏损数据乍看有些夸张,但也仅仅是从损益表上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只会影响到财务报表。

之前的小米以及旷视,在上市进程中都遭遇过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巨亏处境,只不过云从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引发的账面上的亏损。如果想要分析云从的真实经营能力,同样需要刨除这部分非本质的账面数据。

考虑到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云从在2019年度确认股份支付费用达到13亿元左右。如果把云从亏损的庞大数字拆解之后再来看的话,虽然账面亏损近23.82亿元,但其中公允价值变动引发的亏损占55%。

在云从招股书出现这一“巨亏”数字之后,想必也有不少好事者会由此延伸出许多千奇百怪的推论。毕竟在互联网上,越是惊世骇俗,越是猎奇,反而越容易引发别人的关注。但是作为“地基”的事实本就不牢固,作为“上层建筑”的推论自然也会误导不少的投资者。

本质上,那些被云从“巨亏”数字所蒙蔽的投资者,其实是被困于了信息茧房之中。

信息茧房是指在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主观思维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思维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于大量的信息用户会依照个人喜好选择性过滤吸收,这就导致用户被束缚在由兴趣和先入之见所引导的狭隘的信息领域;另一方面,算法为用户所提供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协同过滤的技术成为了“信息茧房”形成的温床。

对于投资者来说,信息茧房是一种可怕的梦魇。毕竟最考验投资者的,就是真实、准确的信息以及富有洞见的思考。

那么刨开“公允价值”之后,真实的云从长什么样子。

招股书是我们了解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渠道。从这里可以对一家公司估值、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深入分析云从营收,利润方面数据,让我们发现云从的真实经营水平。

人才是科技公司最大的资产,自成立以来,云从就比较重视技术研发团队建设,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873 人,占员工总数比达 50.00%。

在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云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453.37 万元、48,411.34万元和 80,734.72 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358.47%。可见在人才的基础之上,云从的实际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如果对比其它AI企业的话可以发现,云从的营收情况一直高于公布招股书的同类企业,且较为稳健的财务政策使应收账款占比持续降低。此外,云从在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相比一般AI企业,均相对健康。

此外在毛利率方面,剔除了股份支付、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影响后,可以看出云从的毛利率显著好于一般AI企业,亏损远远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相信随着云从最新发布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稳步提升,未来云从的业绩水平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正确理解信息,理解信息背后代表的真实含义,分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真相,才能躲避掉投资中出现的各种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被困于信息茧房之中。

“人机协同”下的“云从范式”

从早期的混沌到如今的逐渐成熟,中国的AI行业进一步演变为了芯片、操作系统、AIOT三个主要的细分赛道。

在1999年美国搞瘫了南盟通信系统后,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有一句“缺芯少魂”的感慨。

芯指的是芯片,魂即是操作系统,在AI领域,“芯”与“魂”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想必大家对于AI芯片并不陌生,毕竟在这个细分赛道上有着寒武纪、华为、商汤科技等众多头部公司。而操作系统方面,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尽管在这个领域的头部玩家比较少,但是其AI领域地位同样毋庸置疑。

今天的中国,网信领域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长板突出,但中国网信领域短板同样刺眼,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软件领域薄弱,比如操作系统。

像如今我们经常使用的Windows、Android、IOS这三款2C领域的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系统。而AI领域以To B业务为主,AI行业操作系统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特征,与2C领域的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在2C领域,几乎被Windows、Android、IOS这三款操作系统垄断了所有的市场,但是AI行业的操作系统竞争格局还没有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行业的标准化尚未完全成型,深耕于行业操作系统的公司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2C操作系统具有天然垄断性,一旦前排优势形成,后发突破难于上青天。但是AI行业的操作系统以To B业务为主,每个客户需求千差万别,由于极强的专业性特征导致市场很难被垄断,未来整体AI世界操作系统在可见的维度内(5-10年),会有多个操作系统并行蓬勃发展,发展趋势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融合。

云从作为AI操作系统之中少有的头部之一,从招股书可以看出,其研发费用在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分别为 5,940.65 万元、14,818.94万元和 45,415.38 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2.06%、30.61%、56.25%和 112.00%。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但是在云从巨额投入下也诞生了众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例如刚刚在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相的全球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运行在通用操作系统或云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人机协同相关算力、算法和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接口的底层软件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具有“渗透到云、边、端的人机协同感知API” “端到端的智能化业务流引擎” “知识图谱化、模型化、概念化KaaS服务”三大特色,以AI工程学推动规模化生产,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业务价值闭环,实现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

作为头部AI企业,云从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起步,以感知、认知、决策相结合的AI技术闭环打造人机协同平台,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定义人工智能生态链,在核心技术、AI治理、行业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据了解,云从曾先后9次斩获国际智能感知领域桂冠,受邀参与了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行业标准以及人脸识别相关国际标准等26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同时承担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工信部“基于自研SoC芯片的高准确度人脸识别产业化应用”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云从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曾提到,AI企业没有太多时间让你茁壮成长,要在“战斗中打造航空母舰”。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技术底座,云从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

实际上,云从强悍的场景落地能力在招股书中也有体现。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由 2017 年的 273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2,114 个。

典型的落地项目也比比皆是。

在今年9月份,云从中标海关总署综合应用项目,成为“海关总署2020年动态人脸识别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云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将全面助力中国海关推进科技兴关及海关科技发展规划,到2021年实现智慧海关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面实现智慧海关,在关键领域领跑全球海关科技发展。

今年10月份,云从中标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标的额为3.12亿元。据了解,该项目是全球第一家从0到1由人工智能公司主导建设的智能化医院,自设计、规划开始,就融入了智能化理念与相应规划配套,是拥有“智慧基因”的智慧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金额也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公开的最大单一来源订单金额。

人工智能是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点发展领域,随着医疗、金融、互联网、安防、教育等各个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下一代通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人机协同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云从强调的未来方向是:人机协同平台建设、定义行业智能解决方案、领导人机协同生态体系。

第一,云从致力于成为高效人机协同平台的建设者,把握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入口,为公司面向客户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推进人机协同生态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第二,云从致力于成为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定义者,携手头部客户共同构建行业场景智能化升级标准,持续优化基于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第三,云从致力于成为人机协同生态体系的领导者,通过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生态体系建设,巩固自身行业领导地位,实现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质上,云从在推进人机协同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也打造出了自身独特的“云从范式”,不仅抓住国家深化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更是成为了国家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