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会是“成熟体”科大讯飞的起点还是终点?
资本侦探原创作者 | 颜宇在不同公开场合,科大讯飞(SZ:002230)创始人刘庆峰盛赞过本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言语之间,他十分羡慕任正非能把知识分子训练成“粗糙”的工程师部队。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大讯飞和华为开展了战略合作,还认为自己与之“相似”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颜宇
在不同公开场合,科大讯飞(SZ:002230)创始人刘庆峰盛赞过本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言语之间,他十分羡慕任正非能把知识分子训练成“粗糙”的工程师部队。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大讯飞和华为开展了战略合作,还认为自己与之“相似”。这句话对也不对,某种意义上两家公司都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受益者,核心业务均被国外巨头卡过脖子。
不对的地方在于,两件公司创始人一个是秀才、另一个是兵。刘庆峰是知识阶级的精英,从走进象牙塔到开始创业均与中科大牵连颇深;任正非是部队的“学毛选标兵”,挂在华为墙上的标语有“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胜利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内部常出现“攻山头”“前线后方”“到农村去”等革命词汇。
华为身上的狼性与纪律性,是刘庆峰想学却又“东施效颦”的地方。在科大讯飞的合肥总部,墙上的“革命”标语进行过改造,显得既鸡汤又理想。比如,“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舒舒服服实现不了发展,按部就班完成不了跨越。”这些在一定程度映射出,知识阶级在商业世界里的感性和软弱。
但实际上,刘庆峰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不管是知乎、贴吧还是脉脉,很多被科大讯飞“优化”的员工吐槽过:
这么大的一个上市公司,工资低于一线水准;
加班情况严重,面试前说好的朝九晚五,上班后成了996;
管理“混乱”,技术标杆能被提拔成业务负责人。
基层只谈钱不讲贡献其实很正常,《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大声讲过:只要给够加班费,当牛做马无所谓。
所以,真想改变世界还得靠“人工智能”。2015年初,科大讯飞在年会上秀了下肌肉,发布第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柔和小智,实现了人机语音交互。刘庆峰企图用语音、智能、梦想等字眼来鼓舞人心。之后,有员工表演了小品《讯飞合伙人》,深度还原了“他们”曾经的故事,刘庆峰几度落泪。
内心深处的软弱在公开场合释放,刘庆峰身上表现出的这种复杂性,也反映在了公司身上。支持科大讯飞的投资者,把它当作科技时代的中国信仰;反方代表则大肆宣称其是骗子,因为它政府补贴拿个不停,几个亿净利润难以支撑千亿市值;西方人把它称作“中国最聪明”的公司。
科大讯飞这家公司的根本基因到底是技术、还是商业亦或是“柔软”?这是一切分歧和争议的起点。
懵懂:超越“联想”的梦想
科大讯飞身上有着很鲜明的技术性,它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1992年,中科大的大二学生刘庆峰正谋划转专业到数学系,因为电子工程系不能让他学会“修电视机”。此时,这位19岁的少年无愧天才之名,在高手如云的中科大所有数理学科几乎都是第一。这让王仁华教授决定打破惯例,让刘庆峰加入国家级的语音实验室。
王仁华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从美国回来,十分开明;第二刘庆峰聪明且努力。第二年,经刘庆峰之手改造,一个日本的语音分析工具效率提高了10倍。尝到了“天才”创造的甜头之后,1995年王仁华大胆地让研究生刘庆峰承担实验室的国家“863项目”——语音合成技术。
简单来说,语音合成就是把文字转换成语音,让机器设备开口说话。这是块具有商业前景的大蛋糕,IBM、微软等巨头均开始抢滩中文语音市场。所以,该项目被列入了863计划。这个计划是1986年时四位科学家写信给总设计师,由国家支持建设最前沿、最重要的科研项目。
但做语音合成有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如何让机器说话不像机器一样冰冷?
1997年,王仁华推荐刘庆峰拜入语言学大师吴宗济门下,学习实验语音学。连续三个月高强度学习12小时后,刘庆峰问“老师您累不累?”88岁高龄吴宗济兴奋地给出答案“我不累,几十年研究被你三个月全部学会,我们成了忘年交”。所以从出道起,刘庆峰身上就承担着上一代、上上一代交给他的“梦想”。
当时,每次11点从实验室回宿舍,刘庆峰都能看到科大西区舞厅灯火通明,小县城出身的他没有羡慕,反而是在回味,做科研时口腔内那种“吃了蜜”的感觉。他这种勤奋是能换来回报的。1999年,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李开复建立微软亚洲研究院后,相中了“路灯读书族”之一的博士生刘庆峰。
但名震世界的微软被这位26岁的青年回绝,因为没出过学校的刘庆峰决定自主创业。这是何等的“自负”,初出茅庐便心比天高。他带着18位师兄弟,拿着中科大的投资,以做最好的中文语音软件为方向,喊出“三年做到100亿”的稚嫩口号,憧憬着能用产业来强国的梦想。
某种程度上,这个世界多少有些公平,因为即便是天才,也会被商业世界毒打。
2001年,刘庆峰有点管不动科大讯飞了,不只入不敷出,团队内部还出现去做房地产的声音。为解决问题,科大讯飞开了场整顿思想的“半汤会议”,讨论出了《科大讯飞发展战略规划》,并坚定不移地走中文语音路线。要知道他们的底气是既有学校,又有政府,还有各界关系。
最早是科大讯飞账上只有十几万时,合肥领导让三家投资机构投了3060万元占股51%;后来是郭广昌让复星高科时候接手了机构的17%股份;接着,在2001年刘庆峰亲自与柳传志促膝长谈后,拿到了君联资本300万美元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得到了联想手把手的教导。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班子、战略刘庆峰都有,尽管很稚嫩,但最重要的打仗队伍那是毫无头绪。主导联想分拆工作的朱立南亲自教刘庆峰管队伍,联想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王建庆教他们搞绩效、规范财务体系。
君联资本的这笔投资背负了很大压力,原联想财务部总经理杨琳第一次参加科大讯飞月度会议后,回去便忍不住哭了。
这让人想起了网络小说里“废材流”的故事:主角本是个天才,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成为了废人,在遇到“老爷爷”后,开挂般地逆袭,实现了“恐怖如斯”的故事。但现实还是很残酷的,有技术、有背景、有资源、有“外挂”的科大讯飞还是因为时代问题差点泯然众人矣。
不过,这并不影响刘庆峰“吹牛”,他当时可是对着柳传志说:我要超过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