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埃智能AI算法赋能纺织工业场景

资讯 3年前
922
微埃智能AI算法赋能纺织工业场景

文丨刘晓潼

工业互联网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为制造业赋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行业亦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埃智能”)创始人赵紫州则认为,纺织工业的智能化改造,不是替代劳动或“机器换人”,而是人机互动、人机协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高效。

AI+工业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微埃智能,目前正聚焦于纺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了「自络投纱机器人」。赵紫州表示,「自络投纱机器人」支持不同型号、不同支数的络筒机,无需对原有的设备或产线进行改造。在搭载系统后,机器不仅能在弱光条件下正常运作,更提升了50%的投纱效率,且减少了原来设备折旧损耗。

「自络投纱机器人」主要以机械臂控制+AI视觉应用构成,这亦是微埃智能的两大核心产品:Hybrid AI算法及其技术应用——AI视觉引导机械臂系统(手眼系统)。

首先是核心技术Hybird AI算法,据赵紫州介绍,目前该算法能有效应对工业复杂的场景,除纺织领域外,还在智能焊接、工业质检等领域完成了应用布局。在技术应用层面,AI视觉引导机械臂系统(手眼系统)可部署于云平台和本地服务器,配合不同品牌机械臂应用:如上下料,焊接等,亦可结合其他自动化装置,灵活地满足不同产线、不同场景的智能化转型需求。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不难看出,目前中国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仍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赵紫州也洞察到市场机遇,决定以纺织领域作为市场切入点,以算法作为核心优势打入市场。

赵紫州坦言,与其他工业机器人厂商相比,微埃智能的优势在于算法系统的稳定性。他回想起实地调研纺织厂的场景:“当初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白天和夜晚的差距更明显,光源位置、强度等,都可能对机器视觉产生影响。工厂里的大灯不足以照明,而厂房外路过的货车灯都有可能使系统瞬间瘫痪。”

对于纺织行业而言,照明条件不佳、且机器保持7*24小时的工作长度,对于稳定性的需求远大于精度。据此,微埃智能自主研发的Hybird AI算法具备抗光干扰的能力,从机械部件、传渡固件、算法本身等因素去打造设备整体的稳定性。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CITME 2020),微埃智能参与了并展出了AI工业机器人「自络投纱机器人」。赵紫州指出,「自络投纱机器人」是一款能够实现自动找线头和精准投纱的机器人,只需将细纱管来料输送给机器人即可让它实现自动巡线投纱作业。

图源:微埃智能

据他介绍,该机器人最大的亮点在于改变了原来需要对自络主机改造的传统模式,通过机器视觉、Scara机械臂、AGV小车等模块,使机器人具有“手、眼、脑、腿”功能实现拟人化作业,能够在无需任何改造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一整条络筒产线(72锭、20s)的自动化,投纱效率为1500锭/小时,提升了50%的投纱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痛点,「自络投纱机器人」攻克了机器视觉的技术瓶颈,现在视觉系统能够达到99.82%的识别准确度,能够应用于不同光环境、不同品牌自络主机、不同纱支数,通过机器视觉模块,机器人能对空料孔进行自动补料,并且将线头放进负压口当中。

据微埃智能初步统计,「自络投纱机器人」在展会首日即获得了2.9亿元订单额,总成订单规模达6亿元,并与多家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得益于背后的团队实力,微埃智能在优化算法和视觉算法等方面拥有97项自有知识产权,其中5项国际PCT,并在2020年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目前,微埃智能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80%,其中为3名深圳孔雀人才。

创始人赵紫州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长江商学院MBA;联合创始人兼团队AI科学家褚英昊是美国国家超算中心博士后,发表了23篇国际SCI期刊;其余的团队主要成员则来自中科院、华为、大疆等机构或企业,拥有相关行业深耕的经验。

谈及未来商业布局,赵紫州表示将会扩大量产规模,并且在今年7月开启新一轮的融资计划。

本文由「刘晓潼@36氪广东」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