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袭来,VR能否突出重围迈向新纪元?

资讯 3年前
1.18K

VR/AR技术作为连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是元宇宙走向成熟的重要关卡。对于元宇宙来说,VR/AR的成熟是进入元宇宙的前提条件。

文︱郭紫文

图︱网络

字节跳动收购了VR创业公司Pico,90亿元不是个小数目,这是国内VR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收购案。消息一出,行业人士和VR玩家立刻沸腾了,虽然业界对此次收购褒贬不一,但更多的则是对VR市场的乐观估计。VR产业链景气度预期持续提升,连VR代工厂歌尔股份也在两天之内直接涨停。

事实上,这并非VR第一次登上热度榜单。2014年,Facebook收购了Oculus,霎时间资本一哄而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暴风集团,40个交易日37个涨停板,当时有多风光无限,泡沫破碎后就有多惨烈。仅5年时间,暴风集团便退出市场,销声匿迹。

相较于资本下场,VR消费级产品的出现,让2016年成为市场公认的VR元年。在这一年,Facebook、Sony、三星、谷歌、HTC等众多大厂纷纷发布自家的VR头显。年初刚被哄抬入神坛,年末便高楼坍塌,惨淡收场。

近年来,VR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玩家们对于虚拟世界的想象过于宏伟,VR的市场幻想空间也足够广阔。元宇宙的概念一出,行业人士仿佛拿到了开启VR新纪元的钥匙,资本又是一片火热。这一次,VR能否突出重围,迈向新纪元?

期望与泡沫,VR离成熟还有多远?

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模型的演进规则,新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五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灭期、稳步爬升期和生产成熟期。对于VR而言,其发展似乎更加缓慢曲折。早在196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达摩克里斯之剑”,以此为基础原型,现代VR眼镜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发展。而对于VR的科学幻想甚至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30年代,技术的萌芽也可以上溯到50年代中期。近乎七十余年的发展,VR似乎一直在期望膨胀和泡沫破灭的阶段内徘徊,但其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成本、技术还是性能上,VR设备都在不断优化。

图:技术成熟度曲线(图源:网络)

目前为止,市面上的VR设备大致可分为三类:VR盒子VR一体机和PC VR。作为体验性质的产品,VR手机盒子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小火了一把。在众多企业身上都能找到VR盒子的身影,例如Google Cardboard、暴风集团的暴风魔镜系列、三星Gear VR等。

显然,VR盒子满足不了专业玩家的需求,VR一体机才是VR设备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技术含量过高,太多瓶颈没有突破,产品体验感一直很差,结果当然是市场反响平平,行业推进缓慢。

一款科技产品能不能普及,成本、技术、性能和生态缺一不可。首先是成本,成本降不下来,光是价格就足够吓退大半的消费者。其次是要解决VR晕动症和视觉疲劳,抛开技术和性能谈普及,就是天方夜谭。而分辨率、刷新率、追踪精度和时延都是关乎使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

以Facebook为例,该公司推出的Oculus Quest 2一体机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大量优化,显示屏幕从OLED替换为Fast LCD,单眼分辨率提升到了1832 x 1920,刷新率也支持到90Hz,清晰度和流畅度都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Facebook将定价控制在299美元,比上一代产品低了100美元。Oculus Quest 2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爆款,仅发布两个月便突破110万销售量。

对标Oculus Quest 2,国内厂商Pico也在今年五月推出Pico Neo 3,采用了4K级LCD液晶屏,刷新率高达90Hz,6DOF手柄追踪定位方案,价格也很亲民。不少测评者也表示,Pico Neo 3虽然有些瑕疵没有解决,但也看到不少惊喜。

我们可以看到,价格不断降低、性能逐步提升之下,VR设备的市场也逐渐开阔。在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同时,各大企业的另一个聚焦点便是打造VR生态。提到VR,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VR游戏,《Beat Saber》、《Half-Life:Alyx》等游戏都广受好评,吸引着更多玩家体验VR设备,也招徕更多企业入局VR领域,无论是开发VR设备还是VR游戏产品,都会促进VR产业正向循环。

根据东北证券整理数据显示,未来VR的发展方向将从C端不断分化至B端,消费类VR将从影视、游戏、直播逐渐发展为VR社交,这也是Facebook、爱奇艺、华为,以及字节跳动等企业构建VR生态的终极目标。而商业VR将VR生态版图扩展到教育、医疗、家装、房产及零售等商业领域。

图:VR应用领域(图源:东北证券)

Pico创始人周宏伟曾表示,VR生态的构建对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至关重要,C端VR应用仍然大有可为。未来VR的生态构建将突破当前局限,打通社交网络。而今年火爆朋友圈的元宇宙,也让业界看到了一个潜力巨大、甚至可以打通VR所有应用场景的生态系统。

元宇宙袭来,VR新的机遇

脱胎于游戏与科幻小说,元宇宙的概念很早就开始萌芽。这个概念真正火起来,还要归功于Roblox,元宇宙第一股,首日市值超400亿美元。从Roblox对其定义来看,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等都是元宇宙的特点。元宇宙构筑了一个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其构建所覆盖的技术范围广泛,涵盖了5G/6G、网络算力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游戏引擎、区块链技术,以及VR、AR、MR等感知交互技术。

图:Roblox对元宇宙的定义(图源:天风证券)

网上不乏有声音表示,说到底这不就是个游戏?这么说似乎没什么问题。现阶段,元宇宙的体现形式都是以游戏为载体存在的。在《堡垒之夜》举办演唱会、在沙盒游戏里开Party。在《我的世界》、《第二人生》、《堡垒之夜》等一系列游戏世界里,更具灵活性的游戏体验,让虚拟的游戏世界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消融。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元宇宙提供了一种沉浸其中的环境。相对应,游戏为元宇宙提供了这样的沉浸体验平台。天风证券在报告中也表示:“从现实来看,游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可能是最快通往元宇宙的入口。”

华安证券中提到,游戏只是元宇宙的雏形,与其成熟形态的沉浸感、可进入性、可触达性、可延展性仍然有很大差距,而这些差距主要来源于底层技术的不成熟。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华安证券同样提到四种技术路径:

通过AR、VR等交互技术提升游戏沉浸感;

通过5G、云计算技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提升游戏可进入性;

通过算法、算力提升驱动渲染模式升级,提升游戏可触达性;

通过区块链、AI技术降低内容创作门槛,提升游戏可延展性。

单就沉浸感一方面而言,VR、AR等技术就不可或缺。VR/AR技术作为连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是元宇宙走向成熟的重要关卡。对于元宇宙来说,VR/AR的成熟是进入元宇宙的前提条件。目前来看,虽然影响VR设备体验感的性能参数都有所提升,但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天马行空的技术幻想。以分辨率为例,AMD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当VR达到人眼分辨率,也就是16K之后,才能达到肉眼无颗粒感的完全沉浸。而当前市面上VR设备支持的最高分辨率也不过4K。

元宇宙仍处于发展萌芽期,其核心技术仍然不完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元宇宙的布局也是多方位的,需要软硬件、服务、内容等供应商共同搭建。对于元宇宙这块蛋糕,众多头部企业纷纷投资布局,试图在元宇宙真正落地之前抢占市场先机。

从VR到元宇宙,令巨头垂涎的蛋糕

Facebook打造“社交帝国”的野心早就露出端倪,如今元宇宙概念一出,扎克伯格毫无疑问成为其最忠诚的拥护者。Facebook在VR领域布局许久,包括Quest系列VR产品,以及VR社交平台Facebook Horizon,小扎立志要在五年内让Facebook成长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再看国内厂商,以腾讯为例,马化腾口中描述的“全真互联网时代”与元宇宙高度吻合。在AR、VR、互联网等关键领域,腾讯已经多有涉足,重点投资了沙盒游戏,早在2012年便以3.3亿美元购入Epic Games 48.4%的股权。从下图就可以看出,腾讯的触角已经遍布了整个元宇宙产业链。

图:腾讯的元宇宙布局(图源:天风证券)

对比来看,字节跳动的入局已经算晚了。2020年初,该公司入股手游公司代码乾坤。作为拥有自研物理引擎的UGC游戏创作平台,除国外Roblox,代码乾坤的《重启世界》算国内独一份。前段时间,位居国内VR企业第一的Pico也被字节跳动收购,可见,字节跳动也开始布局VR领域,发力元宇宙了。

除此之外,英伟达发布跨时代的Omniverse开放式平台,为虚拟协作和实时逼真模拟打造。而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国际巨头也不甘落后,纷纷下场。但说到底,无论是VR,还是元宇宙,其发展都过于稚嫩。这一场被元宇宙裹挟的资本盛宴,到底是风口还是噱头,还得再让子弹飞一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