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与盈利之间旷视该如何搭建桥梁?
【蓝科技观察】今年十月,一起敲诈案将旷视科技又拉回了大众视野。曾经在旷视科技当司机的胡子健,以含有公司敏感信息的录音出售给竞争对手为要挟,向旷视科技的CEO印奇敲诈勒索人民币三百万。而就在这件事发生的一个月后,旷视科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
【蓝科技观察】今年十月,一起敲诈案将旷视科技又拉回了大众视野。
曾经在旷视科技当司机的胡子健,以含有公司敏感信息的录音出售给竞争对手为要挟,向旷视科技的CEO印奇敲诈勒索人民币三百万。而就在这件事发生的一个月后,旷视科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
过去一直被冠以科技新贵、旷世奇才之名的印奇一定想不到自己再次出现在新闻中的时候,并没有带着好消息出现在财经板块,而是带着处境尴尬的旷视科技曝光于镁光灯之下。
01“刷脸时代”的开拓者
旷视科技被称为中国的“AI四小龙”之一,由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学生印奇、唐文斌、杨沐联手创立,他们三人的经历就像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一样。由于对计算机共同的兴趣,在清华相知相识,成为了好朋友。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印奇看到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巨大前景,在其他两个人的支持下,共同创立了旷视科技。
叔本华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天才能够越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在人工智能还未流行的2011年,就着眼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印奇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他通过搭建face++云平台来展示公司的技术和品牌,这个face++的云平台其实就是一个“技术——产品——数据”的生态循环链。印奇用人脸技术作为支撑创造出产品,同时又借助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上传的人脸数据,进一步提升人脸识别技术。
仅仅三年时间,旷视科技就成为了国内人脸和图像识别技术水平最高的公司,被称为AI届的独角兽。随之而来,是外界的各种美誉。印奇在福布斯”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单中“排在科技企业家榜首,入围了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等等。
与此同时,旷视的人脸识别技术也被马云看到了。马云选择旷视作为合作伙伴,为支付宝开发人脸识别模式。开创了如今的“刷脸时代”。一时之间旷视遍地开花,形成了face++安防、face++零售、face++金融等业务。
02科技公司的“富贵病”何时能好?
天才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印奇靠技术立身于商界,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管理公司。使得刚一面世就备受好评的旷视科技陷入了盈利亏损之中。
印奇认为旷视科技是靠技术驱动的公司。在业内,众所周知旷视科技是一家“天才公司”,里面的员工非清华即北大,科研氛围十分浓厚。将技术作为中心的印奇甚至将旷视总收入的一半都拿出来投入到技术研发上,在消费互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产品试产拓展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大规模的投入。
从《投资时报》中可以看到,从2017年到2020年前三个季度,旷视科技虽然营业收入较高,但是依旧有着大量的亏损。一直到2020年九月,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2.5亿元。在报告期内,旷视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元、8.54亿元、1.26亿元和7.16亿元,总体来看经营趋势较好。但是如果看公司的净利润,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在这期间的净利润分别为-7.75亿元、-8.54亿元、-28亿元、-66.43亿元和-28.46亿元。虽然旷视的营业收入过亿,但是仍然无法弥补资金亏损的缺口。
按理来说技术是旷视的立足之本,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创新科技,好像也没什么错。但实际上在技术与盈利之间,还有一个变现的桥梁。在还没有建立桥梁之前,面对已经投入的资金,旷视科技与投资机构都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产品无法商业变现,就意味着没有营收支撑公司开展新的业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引进与稳定团队,甚至会让市场开拓无法达到预期。
面对如此窘境,不得不说旷视提交IPO申请,也算走了一步好棋。
03 在技术与盈利之间旷视该如何搭建桥梁?
对于所有的AI公司来说,要想有长久的发展,一方面靠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依赖技术的变现能力。换言之,技术是点,应用场景就是技术要落地。
对于旷视科技来说,他们并不缺少Brain++天元深度学习框架是旷视AI技术能力的代表,实现了从AI生产到应用各环节的全面覆盖,是一站式、全流程的人工智能专业解决方案。
依靠Brain++,旷视参加cvrr2019wad、cvpr2019fgvc、cvpr2019ntire三项挑战赛,拿下了6项世界冠军:2019年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上,旷视在人脸识别、旗帜识别、相似图像检索三个项目中夺得了冠军。
除此之外,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截止2019年三季度,旷视拥有专利576项,这在整个AI行业中都是遥遥领先的。
旷视拥有如此多的专利与遥遥领先的核心技术,但为什么还会营业亏损,无法盈利呢?
这就要说到应用场景了。从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一直是我国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众多AI公司纷纷抢跑。作为领头羊的旷视虽然一直领先,但是由于太过于注重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了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始终没有商业化的成果。
例如对于用户而言,识别率高达97.27%的旷视科技face++与其他95%以上识别率的产品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既然都是刷脸,识别率相差也没有太多,仅仅靠着超越其他产品2.27%的识别率,旷视科技很难在一众产品中一鸣惊人。而为了保持这一层微弱的竞争优势,旷视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显然是一件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以旷视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来说,在2018年全国有超过70%的安卓手机全都在使用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其中国产手机大户小米、oppo、vivo全是旷视重要的客户。但即便如此,2018年旷视在科技消费物联网板块收入也只有可怜的2.65亿元。
手机人脸识别市场是有饱和的。学聪明了的旷视开始放眼于更多的场景;但旷视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开始在各个应用场景中四处碰壁。
先是国内各大手机厂商都自研解锁技术,使得旷视的人脸技术在手机的应用上遇冷。紧接着是旷视科技与蚂蚁金服的合作终止。
在这之前,旷视科技为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提供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并且收取蚂蚁金服所收费用的85%。但是为一项技术交付85%的费用之多,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这并不理想,与其长久的为技术付费,不如拿出一笔资金自己研发这项技术。于是在2019年,蚂蚁金服研发出了自己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终止了与旷视科技在身份认证方面的合作。
2019年初,旷视科技将公司名称从“face++”改为“megvii”,想要从单一的人脸识别走向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印奇曾经将旷视的战略形容为“1+3”其中“1”指AI生产力平台,“3”是指消费、城市、供应链三大物联网。
也许印奇的初衷是好的,但在竞争力强劲的AI行业,旷视的多赛道尝试显得手段十分稚嫩。不仅没有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将技术落地,实现技术到盈利的转换,还因为高昂的研发费用,让自己落入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AI行业是技术资金双密集的行业,印奇已经用实践证明了用资金推进技术,却因为忽视市场与用户需求,而在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如果将来旷视依旧不能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进行技术革新,并且无法找到产品的应用场景,或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纵然天才如印奇,在面对旷视科技发展中的障碍时,也会束手无策。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