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又一超100亿独角兽惊险上岸

资讯 2年前
814

流血上市。

记者 | 林森森

编辑 | 吴晋娜

在万亿市场前景下,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正在扎堆奔赴上市。成立不足4年的创新奇智,开始向“AI第二股 ”发起冲击。

今日最新消息,创新奇智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此前,创新奇智曾两度提交招股书。早在2021年6月,创新奇智就第一次提交招股书,更是曾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AI第一股”的企业。但是随后,“AI第一股”称号被商汤科技摘下。

估值超过100亿的创新奇智成长飞快。在3年的时间里,其融资达6轮,有业内人士统计,创新奇智累计融资可达25亿元。同时,其市场增速也令人咋舌。截至2021年12月28日,创新奇智已向超过400名客户提供了AI产品及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如果以收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企业AI解决方案市场上,创新奇智与旷视科技并排第三名,市场份额为0.3%。而商汤科技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0%。第四范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6%。

像很多AI前辈一样,创新奇智也在持续亏损:4年亏损约11亿。其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期内亏损分别为7117.4万元、2.48亿元、3.6亿元、4.38亿元。

对AI企业来说,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将长期持续,那么上市成了人工智能企业不得不要做的尝试。虽然市场乐观,未来也已不远,但是对行业玩家来说,仍是漫漫长路。现在,上市募资只能满足一时之需,如何持续造血,找到技术和应用双增长的路,才是解药。

- 01 -

争做“AI第二股 ”

当不了“AI第一股”,创新奇智还有机会当“AI第二股 ”。

近日,创新奇智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次向香港主板上市冲刺。

创新奇智第一次递交招股书是在2021年6月,当时计划募集4亿美元,瑞银、中金及华兴资本为联席保荐人。创新奇智更是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AI第一股”的企业。但最终创新奇智未能如愿,其招股书也于同年12月失效。“AI第一股”称号,随后被商汤科技摘下。

上市后商汤科技股价一路上扬,发行价3.85港元/股,仅用四天股价就翻倍,达到8.20港元/股。到目前为止,其股价最高点为9.70港元/股,市值一度高达3228.354亿港元。商汤科技的先行表现,给了后来者信心,创新奇智的第二次尝试也顺理成章。

和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老牌AI企业不同,创新奇智资历要浅得多,成立还不到4年。资料显示,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2月,定位是“企业AI解决方案提供商”。

可以说创新奇智是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业耀眼,团队光环 耀眼。资料显示,创新奇智创始人&CEO为徐辉,CTO为张发恩。

徐辉有着二十多年的ToB行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徐辉曾先后担任IBM金融事业部总经理、SAP大中华区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副总裁。

张发恩是计算机行业专家,曾任微软、Google高级架构师,也曾任百度主任研发架构师、百度云计算事业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

同时,创新奇智COO为王晶,曾担任Google商务工程部大中华区、韩国及亚太区总监。据媒体报道,原央视著名主持人、“今日说法”主持人路一鸣也加入了创新奇智,担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

除去团队,创新奇智背后还有一位备受关注的大佬,那就是李开复。对创新奇智的介绍中,提到最多的也都是“创新工场的子公司”。据企查查显示,创新奇智最大股东为创新工场,持股比例为28.2474%,创始人徐辉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9559%。

背靠李开复和创新工场,创新奇智开局就站在山顶。

抛开团队光环不说,创新奇智最受瞩目的是其融资能力。企查查显示,在3年的时间里,其融资达6轮。

在刚成立几个月时,创新奇智就拿到了第一笔融资,投资方为创新工场和成为资本,金额过亿元,这两家机构在下一轮也曾继续押注。在此后,中金甲子、钧山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赛富投资基金、阳光融汇资本、上海国和投资等,先后入场成为创新奇智股东。在2021年,创新奇智更是在两个月内连续融资两轮,分别为软银集团、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投资。有业内人士统计,创新奇智累计融资可达25亿元。

随着融资的不断加码,创新奇智的估值一路飙升。据相关人士计算,除第一次融资外,创新奇智的估值每年都在翻倍。在D轮融资后,创新奇智的估值约为10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

- 02 -

赚钱?不赚钱?

令人咋舌的除了融资和估值速度,还有创新奇智的市场增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新奇智和业内其他企业略有区别,能提供全栈式AI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AI平台、算法、软件及设备。拥有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三大专有AI平台。此外,创新奇智的优势是“是中国少数几家具备专有深度学习平台的公司之一”。

据创新奇智数据,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客户数量分别为50家、150家、157家。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公司已向超过400名客户提供了AI产品及解决方案。

客户增长,财务营收自然也在增长。其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公司营收分别为3720.8万元、2.29亿元、4.62亿元、5.53亿元。

但业务构成来看,其业务收入的比重并不均衡,智造行业行业业务占大头。创新奇智曾表示,其制造业客户数量2018年仅为16家,到2020年就增至93家。

在2018年,创新奇智刚刚完成第一轮融资时,其创始人徐辉曾告诉铅笔道,最初他们选择的是零售、制造、金融三个领域。原因是这几个行业市场保有量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接受度高,转型意愿强烈。不过,在创新奇智官网中介绍,目前其主要服务制造业和金融业等行业。

据创新奇智招股书数据,截至2021年前9月,服务制造业行业的营收为2.81亿元,约占总收入比重的50.8%;金融服务部分营收为1.93亿元,约占总收入比重的34.9%;此外,服务零售业等其他行业的营收仅为0.79亿元,约占总收入比重的14.3%。

在所有客户中,大客户是创新奇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创新奇智来自前五大客户的综合收入,约分别占总收入的38.8%、29.3%、42.1%。在这三年中,其最大客户对其营收贡献分别为9.8%、7.2%、11.6%。

在整个AI业内,经过4年的发展,创新奇智也从默默无闻,逐渐进入第一梯队。

据财联社资料,在2020年,创新奇智在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开发商中,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在2019年-2020年,其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解决方案及产品供货商中,市场份额排名第六;在2019年,其在中国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及产品供货商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如果以收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企业AI解决方案市场上,创新奇智与旷视科技并排第三名,市场份额为0.3%。而商汤科技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0%。第四范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6%。

如果在创新奇智擅长的领域——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中,创新奇智市场份额能达到2.1%,排名第一。

然而,想很多AI企业一样,创新奇智逃不开亏损泥潭。

其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期内亏损分别为7117.4万元、2.48亿元、3.6亿元、4.38亿元。创新奇智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4537.8万元、1.6亿元、1.44亿元、8099.9万元。

创新奇智的解释是,由于公司一般及研发开支的增加。

一边融资,一边亏钱。像大部分AI巨头一样,流血上市,成为创新奇智不得不做的选择。

- 03 -

AI企业扎堆上市

创新奇智成立之初,研发费用占比的确比较大。

其财报显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创新奇智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870万元、1.13亿元、1.82亿元、1.77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77.1%、49.4%、39.3%、31.9%。截至2020年12月31日,研发团队成员有196名,占雇员总人数的53.7%。

研发的投入,也体现在其专利数量上。据悉,创新奇智已申请634项AI相关专利,成功注册了125项AI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

除了亏损外,创新奇智毛利润也在下滑,更是让外界为其担忧。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创新奇智毛利率分别为62.9%、31.3%、29.1%、30.9%。三年的时间,降到了一半以下,甚至掉至30%以下。

和竞争对手相比,创新奇智的毛利率也要低不少。在2020年,第四范式毛利率为45.6%,商汤科技毛利率为70.57%。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创新奇智盈利能力要低于同行。

创新奇智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在2018年销售的基于AI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大部分为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但从2019年以来,销售的主要为涉及更多硬件组件的软件及硬件集成解决方案,而后者的毛利率通常低于前者。

不过,在创新奇智亏损背后,不是一家公司的难题,而是一个行业的困局。因为,大家都在赔!赔!赔!

据各公司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亏损净额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240.72亿元;自2018年至2020年,云从科技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7.2亿元,总亏损接近27亿元;此外,自2018年后,旷视科技三年累计亏损127.7亿元;依图科技两年半亏损61亿元。据媒体统计,“AI四小龙”3年累计亏损超400亿。

和创新奇智亏损原因一样,各家都在研发投入中也是下了血本。在2018年至2021年中,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17.72亿元,分别占营收的45.9%、63.3%、71.3%、107.3%,合计研发支出达69.91亿元。“四小龙”中的其他三家,研发支出与收入比重,几乎也都在50%以上。

但作为一个重技术的行业,人工智能企业的高研发投入,在很长时间内都会维持。创新奇智也提到,公司日后研发投入还会持续增加,

创新奇智还表示,“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且将研发成果投入商业使用或会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我们支出大额资金从事研发未必能创造相应利益。”这也是人工智能行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把技术转换成生产力。

在此情况下,上市成了人工智能企业不得不要做的尝试。除了已经上市的商汤科技,以及本文的主角创新奇智外,众多AI企业都在上市的路上。

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都已经启动了上市计划。旷视科技早在2019年,就向港股提交了招股书,直到2021年9月在科创板IPO过会;依图科技在2020年,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但在2021年6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云从科技于2020年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在2021年7月成功过会。这样看来,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将会迎来一波上市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在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于约为185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2.2%,预计于2025年将达超万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0.9%。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企业应用市场增速也极快。有行业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企业级AI市场规模为1394亿元,占整个市场的7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3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1%,占比将提升至80%。这对创新奇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虽然市场乐观,未来也已不远,但是对行业玩家来说,仍是漫漫长路。现在,上市募资只能满足一时之需。AI企业如果想要持续造血,找到技术和应用双增长的路才是解药。

参考资料:《AI四小龙:上市是面子,业绩才是里子》,陆玖财经

《李开复孵化的AI公司创新奇智拟港股IPO:成立不到3年营业收入4.6亿,累计融资25亿,最新估值超百亿》, 东哥观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