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K型时代”

资讯 2年前
1.5K
数字化的“K型时代” 数字化的“K型时代” 数字化的“K型时代”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

吵吵嚷嚷的“元宇宙元年”过去了,热闹的背后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喋喋不休的话题还是一个包容万象的概念?

这些或许都不太重要。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大多藏在“冰山之下”。在《华为技术》这本专业杂志上,笔者就看到一个特别值得思考和拆解的论调:

「目前,虽然各大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但从基础设施产业的成熟度来看,畅谈元宇宙的实现尚为时过早。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元宇宙的出现,必将加速推动ICT基础设施产业的进一步完善。」

与元宇宙的火热相比,ICT基础设施产业的相关话题似乎要冷一些。但作为元宇宙的基础,ICT领域支撑着未来数字时代的发展,对此我们不妨从《华为技术》的专业视角切入,来聊一聊ICT领域的二三事。

元宇宙之后,ICT领域走向“K型时代”

尽管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畅谈元宇宙的应用确实为时尚早,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元宇宙等话题的引爆,数字世界、数字产业、数字经济一类的新业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到,其背后的ICT基础设施产业也备受重视。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2021年1-5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报告显示,在ICT领域,我国千兆光网正加速布局。其中,1000M速率以上用户达1219万户,同比暴增439.6%,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数字化的“K型时代”:元宇宙向“虚”,ICT向“实”

除此之外,在《华为技术》上,我们也能看到过去一年有关ICT领域的盘点,包括:5G商用持续演进、云网融合向纵深推进、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AI能力变成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走向产业共建、社区自治等等。

由此,从这些信号和盘点来看,ICT领域的重点板块正逐步在数字化浪潮中浮现,成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与过去几年较为喧嚣的产业环境相比,今天的ICT领域也似乎走向了“K型时代”。

所谓“K型时代”,多用于经济学领域,其本质主要在于两个字:分化,表明在一个经济环境下,一部分产业上升,一部分产业下行,由此形成分叉走势,类似于字母K的特征。

那么,这样的一个经济学模型用于技术领域的观察,可行吗?

事实上,只要抓住“分化”二字,我们就能看到ICT领域走向“K型时代”的三个特征变化。

其一,就技术本身而言,ICT领域呈现出来的分化现象尤为显著,表现为基础层的技术在当前产业环境下愈发受到重视,加速发展,走向了“K型时代”上面的那条曲线,比如5G商用、云网融合、千兆光网等等。

先来看一组千兆光网相关的数据。

截止目前,基础电信企业10G-PON(万兆无源光网络)的端口规模已达550万个,千兆光网可覆盖超过2.2亿户家庭。PON网络是ICT领域的关键基础技术,近年来,随着4K视频、互动游戏、虚拟现实等应用蓬勃发展,10G PON已有取代GPON/EPON,成为PON网络下一代主流技术的趋势。

由此,ICT领域“K型时代”的分化趋势,10G PON向上,GPON/EPON向下,从这一技术的迭代上就能有所呈现。

此外,还有更多的基础基础走上“K”的上面一条曲线,加速发展。以5G商用为例,据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显示,我国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30万个,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户,5G商用从2C大步转向2B,中国电信的5G智能电网实验网、中国移动的5G智慧矿山露天开采应用、中国联通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都取得不错的突破,成为行业标杆。

如果说技术的迭代是必然的,那么当前产业的急剧变化似乎让我们更明显地看清了这种剧烈分化的表现,呈现为“K型时代”的特征。

其二,从技术企业来看,在产业分化的趋势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思路也愈发清晰——若要走上“K型时代”上面的那条曲线,那么就必须得锚定基础技术,深耕产业。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在去年,不管是华为对外发布的盘古大模型,还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紫东太初”,实际上都能看到科技企业共同锚定AI基础层,依托预训练大模型来解决AI标准化问题以及产业应用“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不断推动AI能力能像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样具备即取即用的基础价值。

正是在这种思路和行动的驱动下,华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技术企业方能精准地走上“K型时代”的上面那条曲线。而类似的思路和作法也同样加剧ICT领域的分化,让真正有产业应用价值的基础技术走得更快、更深。

相反,此时还没有深耕产业,在基础层技术有所突破的玩家只能走向“K型时代”的下面那条曲线,逐步退出这个舞台。

其三,拿技术生态来说,这种看似比较虚的概念,也伴随着ICT领域的分化加剧,搭上了“K型时代”向上的那条曲线,迎来加速建设期。

去年11月,在“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1”上,华为宣布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自此,欧拉将从创始企业主导的开源项目演进成为产业共建、社区自治的全新生态项目。

要知道,我国在大型系统、大型领域正处于较为“碎片化”的阶段,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在底层连通,形成的“软烟囱”现象长期困扰的ICT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随着真正意义的产业共建、社区自治模式的建立,这一问题或许可以得以解决,生态具备全新的生命力,由此搭上“K型时代”向上的那条曲线。

那么,在K型时代的到来之际,欧拉操作系统的捐赠必然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要么向上加速,要么向下退场,技术生态将在这个阶段迎来分化的考验,只有找到真正的共建模式,生态具备迈向下一个时代的能力。

综上,这些信号的出现与持续推动,也同样加速“K型时代”的到来。

从“K型时代”开始,ICT技术向产业端扎根

“K型时代”的到来,对于ICT领域而言,基础设施产业剧烈分化,呈现出诸如基础技术得到重视加速发展、技术企业深耕产业、技术生态进入产业共建阶段等特征只是表象,其背后更核心的信息点是ICT技术向产业端扎根,以产业需求为发展导向,也更加注重落地实践的价值释放。

以算力的提升为例。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大多人工智能应用与业态,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都依赖于算力的支持。可以说,这是一个算力的时代,而提升算力的过程实际便是技术向产业端扎根,不断实现算力突破释放的过程。

早前,企业通过服务器简单的累加来提升算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经验证,如果将GPU服务器的数量增加一倍,算力仅增加4%,并不能产生相应的线性增长。

后来,科学家经过对计算过程的分析定位,发现原因出在了传统以太网的丢包问题上,0.1%丢包就会导致50%的算力损失,也就是说一半的算力被浪费了。基于这个思路,华为通过引进智能算法技术进行流速控制,防止流量溢出,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实现了零丢包、算力提升100%的效果。

至此,算力的提升到达终点了吗?还远远没有。

随着AI、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不断与产业场景融合,技术与场景协同的需求越来越深入,在云网融合基础上,算力与网络融合也在加速。由此,架构在IP网之上,以算力资源调度和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网络形态“算力网络”成为ICT领域的又一个焦点。

产业对算力的需求不仅仅是要100%释放,更要实现100%调度与服务,将区内闲置的算力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在中国联通提出的CUBE-Net 3.0技术体系架构上,就包括了算网融合的承载网络——基于业务链技术,可根据客户的意愿实现不同算力服务的链接,再结合SRv6 SID及服务,便能构建起一个闭合的算力交易平台。

数字化的“K型时代”:元宇宙向“虚”,ICT向“实”

在平台上,各种生态算力可以将自己的服务以SRv6 SID的形式注册到网络中,而用户只需通过购买服务即可使用算力,主要由网络通过业务链将算力服务进行链接,进而无感知地为用户提供算力服务。

由此,在算力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接下来的算力将可以转化为全局资源,在不同的产业场景中迅速流转,成为一种灵活、标准的服务,进而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础。

在这种趋势下,做技术研发的企业以及技术本身的价值才能得以被市场更好的看到,而ICT领域也能进一步摆脱流量陷阱,不必挂怀元宇宙一类火热话题,能真正回归技术,聚焦产业,扎根产业,实现技术与产业融合驱动。

冰山之下,才是未来

今天,数字化浪潮迭起,ICT领域之上从来不缺话题。一个元宇宙概念即可瞬间引爆流量,作为基础的ICT技术设施产业还未反应过来,社交、游戏、影视、教育等行业早已“熙熙攘攘”,跨进了元宇宙。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ICT领域的分化依旧剧烈,基础技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但相关的话题也同样热闹。对于外界而言,必然要学会在纷乱的话题中去辨别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做到这一点不外乎要把握两个要点。

第一,回归技术视角。回顾元宇宙元年,只谈“元宇宙”不谈ICT技术的,大多是在耍流氓。一个由技术支撑起来的新概念,其核心基础必然也是技术,跨界炒概念的一目了然,而真正专注于做技术的,特别是ICT基础设施产业的建设者,才是主角。

数字化的“K型时代”:元宇宙向“虚”,ICT向“实”

第二,聚焦产业实践。在当前阶段,数字经济也发展有些时日,没有产业标杆支撑的项目大多是泡沫。ICT领域走向“K型时代”的另一层含义便是大多技术已完成初步的布局,接下来出现分化,开始向纵深发展。

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元宇宙话题越热闹,其背后的ICT基础设施产业也就越重要,核心技术始终是基础。

在“K型时代”,我们更应该去看清楚“冰山之下”的信息与领域,那才是最具时代价值的内容,也是最接近现实的未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