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鉴科技打造全栈式3D技术布局
“3D视觉的本质是解决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连接的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大量的智能设备需要与我们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交互,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些都需要通过视觉技术来解决。”在接受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编辑专访时,光鉴科技创始人&CEO朱力博士说
“3D视觉的本质是解决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连接的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大量的智能设备需要与我们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交互,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些都需要通过视觉技术来解决。”在接受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编辑专访时,光鉴科技创始人&CEO朱力博士说。
“我们希望把光学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的结合在一起,给市场提供完整的视觉感知方案。”
光鉴科技创始人&CEO朱力博士
随着光电技术、AI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代替人眼进行识别的3D视觉技术,凭借自动化、便捷、安全、稳定、准确等特点,无论在消费级还是工业级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介绍,光鉴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自主研发的纳米光子芯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3D视觉感知公司。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光学和AI技术,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光学技术,及其一系列的3D相机光学和硬件系统,同时具备3D视觉感知交互能力。
“光鉴科技连接了上游光学零部件,以及下游具体的应用场景,把零部件通过我们的光学系统加上AI算法,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3D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朱力博士表示,“在应用方面,手机的屏下3D人脸识别方案、汽车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机器人的视觉导航避障、IoT设备的生物识别,是光鉴科技发力的四大重点领域。”
据了解,光鉴科技能够为全球车企提供从底层的3D相机到应用算法完整解决方案。今年,光鉴科技全球首款车规级结构光3D相机调试成功,该方案将为各大车企提供全新的技术思路。
光鉴科技车规级结构光3D相机
在智能手机行业,光鉴科技是业界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能够真正在屏幕下实现3D视觉方案的公司。今年,光鉴科技和OPPO手机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机,成功解决了部分手机屏幕存在的“齐刘海”问题,将完整的全面屏幕和先进的3D视觉功能集于一身。
光学+AI全栈式方案能力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3D视觉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种:结构光技术、飞行时间法(ToF)、双目成像。
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短短三年时间,光鉴科技打通了从光学模组、3D摄像头模组、嵌入式系统的优化方案以及智能硬件的3D人脸算法等软硬一体的全栈技术链,并覆盖结构光和ToF技术两种路径解决方案,成为集产学研一体化的3D视觉感知技术企业。。
“结构光和ToF的技术特点非常不一样。”朱力博士介绍道:“结构光技术的近距离精度比较高,比较适合静态环境下,近距离的3D视觉感知;而ToF可以看得更远,比较适合动态环境下,中远距离的3D视觉感知。”
在场景应用中,比如人脸支付、门禁、手机、汽车DMS等识别距离在一米以内的场景下,采用结构光技术会更适合;而ToF技术适合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的场景中。
朱力博士认为,从成本上来看,以消费电子为例,在类似应用场景下,结构光和ToF方案的成本是比较接近的,所以主要是根据场景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技术路径。
据了解,光鉴科技拥有以Aurora结构光和Stellar 系列ToF深度相机为代表的产品矩阵,能够满足包括智能终端、机器人、汽车座舱、工厂和物流等不同场景下对3D视觉感知的特定需求。同时,在软件算法领域,光鉴科技也构建起多场景算法壁垒,助力硬件产品矩阵能够为更多场景实现3D视觉技术赋能。
技术创新,打破苹果壁垒
早在2018年,光鉴科技就开始探索3D视觉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时至今日,光鉴科技已实现了全球唯一不依赖于苹果VCSEL的3D结构光方案。
2017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X,首次搭载了基于3D结构光模组的FaceID,目前已经累计有十多亿台手机都在用这项技术,但FaceID并没有在安卓手机上普及。
朱力博士认为,苹果FaceID难以普及的核心痛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FaceID的方案必须在屏幕上开孔,由此产生的“大刘海”、“药丸屏”占据了屏幕位置,限制了手机设计的灵活性;
第二,苹果本身有很强的专利壁垒,限制了国内手机厂商的应用;
第三,FaceID相关零部件成本较高。
而光鉴科技的屏下3D结构光技术全方位的解决了这三个痛点问题,并且与苹果FaceID相比,成本降低了一半,成为推动3D 屏下Face ID的关键。
继去年光鉴科技发布与中兴合作的刚性OLED屏下3D方案之后,今年,光鉴科技携手OPPO推出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的3D概念手机。
全球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机
据了解,此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机基于光鉴科技屏下3D摄像解决方案,以自研纳米光学芯片的3D结构光技术为核心,有效解决屏幕外观完整性与前置摄像头拍照性能的兼顾问题,真正实现将前置摄像头隐藏于屏幕下方。
同时,纳米光子芯片结合边发射激光器(EEL),解决了屏幕透光率较低导致接收端探测信号较弱痛点,即使将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方,依旧可以实现优秀的拍照效果。
众所周知,屏下结构光最大的难点是“透光率”。把3D相机配置在手机屏幕后面,会带来大概20多倍的光学损耗。然而,光鉴科技的“屏下方案”依然能够达到与苹果的“非屏下方案”对等的性能,实现99.9%的识别率,达到国家银行卡检测中心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
朱力博士介绍,为了测试“屏下方案”的识别率,光鉴科技的团队选择有“日光城”之城的拉萨,在120000 lux的户外光照强度下,完成并通过了极端光照环境下的成像与感光测试。
朱力博士认为,屏下3D结构光能够在柔性OLED和刚性OLED屏幕上同时应用,就意味着该技术在安卓智能手机生态中已经具有了普适性,拥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回顾成绩,规划未来
复盘光鉴科技成立四年以来的成就,可归结为几个维度。
在技术战略维度,光鉴科技的技术路线覆盖结构光和ToF,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光学系统到芯片+3D视觉感知全栈技术链的突破,成为全球唯一能够真正在屏幕下实现3D结构光视觉方案的公司。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构建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矩阵,以行业痛点为准则,满足多样化3D视觉升级需求。
在业务市场维度,光鉴科技注重技术与实际场景的有机结合,其3D视觉技术在智能手机、汽车、机器人及物联网等领域都实现了落地应用,长期与下游客户系统的深度绑定,让光鉴科技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客户的业务需求,从而建立起长期的业务壁垒。
提及下一步的规划,朱力博士回答:未来几年,光鉴科技将重点推进智能手机、汽车、机器人及物联网这四大业务方向,进而撬动各行各业的3D视觉感知升级,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朱力博士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快能够实现从技术到产品化转化的一个市场,市场机会多,迭代速度快,产品能够得到快速的完善,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一旦一个市场跑出来以后,可能会有很多人参与,利润会受到影响。
海外市场虽然入驻门槛比较高,但一旦进入以后,能够获得的利润和市场稳定性会更好一些,朱力博士坦言。未来,“出海”或将成为光鉴科技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