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hatGPT:有些饭碗还在,真的是机器人赏饭吃
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最终可能只有不甘平庸并努力奋斗的人才算是精彩活过一生,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机器人放过的过客而已,来时哭泣,去时默默。作者:今纶现在ChatGPT是热点话题,什么是ChatGPT?给个标
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最终可能只有不甘平庸并努力奋斗的人才算是精彩活过一生,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机器人放过的过客而已,来时哭泣,去时默默。
作者:今纶
现在ChatGPT是热点话题,什么是ChatGPT?
给个标准答案:
ChatGPT是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我前两天试了一下,确实还不错,那么,它会抢多少人的饭碗?
我的答案很简单:理论上,很多平庸的人可能被ChatGPT抢饭碗。
ChatGPT主要是人工智能在文本方面的应用,我下面先讲讲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几个例子,道理大同小异。
01
人工智能抢饭碗的事已经发生
我曾经在某人工智能公司呆过四年,近距离观察到一些产品从研发到落地的过程,也亲身参与到一些数据、图像的采集工作中。
我能告诉大家的是:从技术到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大规模商业化到变现有更长的路要走,很多技术、产品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可维持一个公司运作的变现。
有的产品只能永远免费,靠广告弹窗活着;有的产品需要强关系才能变现,而强关系只能用一次;有的产品面对利益受损者的强力反抗、损害;有的产品从研发到落地都是自嗨。
讲几个例子:
某木材厂以前一条分拣线需要5名工人,工人嫌工资低,而且动不动闹情绪。
老板决定试试人工智能自动分拣,某公司程序员给各种木头拍了几千张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给机器去学习,再给机器装上摄像头和机械臂,它就可以根据“大脑”中存储的几千张照片对木头进行分类了,而且不上厕所不吃饭,24小时不休,春节可以不回家。
相比工人的工资,机器的成本降低到了前者的30%,而且分拣准确率上升了。
这个老板在全国好几个城市都有大型木材厂,这节省的成本你想想有多大。
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这条人工智能分拣线的摄像头老是坏,他们就很奇怪,因为频率不正常,于是在附近装了一个监控用的摄像头,发现是工人故意破坏的,他们担心自己失去工作。
凡是在内容、形状、色彩上确定的东西都可以被机器学习,包括文字、木头的纹理以及一个人鼻梁的高度。
所以,理论上,木材厂的绝大多数工人都可以回家了,人工智能是可以抢走这些工人饭碗的。
但是老板未必敢这么干,即使他想这么干,某些环节也未必允许他这么干。
这里面有伦理的问题,还有就业的问题,还有稳定的问题。
当然,新增加的生产线可以只用极少数工人,因为与原有利益格局不冲突。
去年年底,和凯兄在某火锅城吃饭,发现火锅城用上了送菜机器人,其实就是把菜送到桌边,但不会帮顾客端上桌,还要自己端。
还有我很熟悉的一款图书馆机器人,可以帮助图书管理员把书送到相应的书架附近,但将书插入书架中的准确位置,还是需要图书管理员动手,该机器人还会自动去充电。
给送菜机器人以及图书馆机器人装上机械臂,完成最后的动作并不难,当然也有一次性投入的成本问题,但是,你这么干,让图书管理员怎么办呢?他们可能会集体下岗。
我说的这几个例子,都和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功能有关,都出现在ChatGPT惊艳亮相之前。
准确地说,人工智能抢人饭碗的事情已经发生,但人也会反抗,或者会故意制造“不完美”。
有些饭碗还在,真的是机器人赏饭吃,或者说机器人的创造者赏饭吃。
02
不要神化ChatGPT
ChatGPT出来之后,我友毕发财很是欢欣鼓舞,他认为自己也能做一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推广他的某产品了。
我的看法:一些资讯号确实会受到ChatGPT的影响,因为它们的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网上的摘抄洗稿。
ChatGPT把摘抄的范围变得更大,速度更快,内容更全,资讯号怎么可能干得过?
但是真正有灵魂有才气的内容创作者依然会在自己的领域受到尊重,获得物质奖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些媒体的部分彩票新闻、气象新闻早就是机器在写,编辑只是去取稿子编发而已,没有记者。
如果一个记者离开了这个岗位,干不了别的岗位,那也说明他确实没有什么工作能力。
还有,那些写注水论文、报告、方案,骗学校、政府经费的家伙要高度警惕了。
他们干的活毫无技术含量,其实就是长期在行骗,ChatGPT真要大规模推广使用了,那可比查重软件厉害,查重软件只能查重,ChatGPT可是能自己写论文的。
而且能比水货专家写得好,因为它数据库大,而且“博闻强记”,干活速度快。
那些真正有独创性的结论、见解,ChatGPT搞不定,因为数据库里没有,它没学到,还是需要大师级的教授、学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
音乐界、书法界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
所以,理论上,平庸的人可能被ChatGPT抢饭碗,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自己变得更优秀。
另外,一些需要复杂决策过程和平衡能力的工作岗位很难被取代。
比如,ChatGPT或者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器人可以取代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吗?即使后者愿意,它们也干不好这活。因为做董事长除了要懂产品,还要懂政策,懂营销,还要通晓人情世故,最后一点尤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人情世故呢?很微妙。
开会的时候,副董事长一个眼神,总经理一撇嘴,传递的信息只有董事长是懂的,机器人懂吗?理论上也可以懂,但付出的学习成本很大。而且有些数据、素材、表情可能还涉及伦理、社会公序良俗以及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这些东西,只有董事长去把握,机器人是干不好的。
在《时代》专访ChatGPT的稿件中,ChatGPT自己回应得很清楚:
“说我有知觉或意识是不准确的。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只是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没有和人类一样的意识。我没有思想、感觉或经历,没有能力做决定或独立判断。我们没有能力长时间保持身份一致,也没有同理心、换位思考或理性推理的能力。我们只是提供有用信息和帮助的工具,在关键决策或复杂任务时不应依赖我们”。
ChatGPT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但有些人非要神化它。
03
充分激发人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ChatGPT也好,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也好,它们干的都是先储存、学习文字或者图像,然后调出来使用的活。
所以,绝大多数平庸的人被人工智能技术抢饭碗是一定的。
这些人只是记住了一些数据、知识,然后凭经验去干。
但是机器比人的记忆力可能好十万倍,速度可能快1万倍,配上更多硬件之后,执行力强1000倍,还不休息,但是成本只有人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是十分之一。
所以,你说老板们、甲方们有什么选择呢?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模式就是记忆,然后去解题,这也没错,但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激发人的创造力、天性,创造出更多天才的想法和产品,这才是人和机器的不同。
要命的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准确性,但这种准确性在机器那里完全不可比,更要命的是,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
ChatGPT出现在美国,这本身就足够让人警醒。
除了算力、数据质量之外,自主研发出ChatGPT这种产品需要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专业人士认为,目前全球还没有能跟 ChatGPT抗衡的大模型,业界共识是差距在两年以上。
追赶需要钱,需要时间,更需要人才。
最后对着心窝扎一刀:
随着人工智能在文本、图像、声音多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库,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表现得仿佛“无所不知”,实际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平庸者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或者面临这种巨大的风险而不自知。
某些人还有工作恐怕更多是因为强势部门出手,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而已,其实机器可以干得更好。
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最终可能只有不甘平庸并努力奋斗的人才算是精彩活过一生,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机器人放过的过客而已,来时哭泣,去时默默。???
原文标题 : 关于ChatGPT:有些饭碗还在,真的是机器人赏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