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WAIC,重新审视AI大模型时代
文|杨肖若 编|张弘一出品|商业秀 7月8日,为期三天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商业秀」&「一览弘观」受邀到现场参会和探馆(可戳????视频)聚焦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是在重新审视当下的AI大模型时代
文|杨肖若 编|张弘一出品|商业秀
7月8日,为期三天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是在重新审视当下的AI大模型时代。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从主题上我们就能够看出来,生成式AI成为主流。大会线下的展览面积和参展数量都创下历届之最,展馆面积达到了5万平米,参展企业超过了400多家,涵盖了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大模型、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这届大会汇集了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和科技产品,我们通过现场参会和探馆交流,总结下来有三大亮点:一是,AI大模型扎堆角逐、生成式AI占领C位;二是,AI聚焦算力需求,芯片靠近大模型,赋能智能云生态;三是,智能机器人卷出新高度。
01
大模型竞相角逐
在展区我们看到,国内外30多款大模型亮相,占领C位。国内大家熟知的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义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商汤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角逐2023WAIC。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过去两个月里,国内头部科技企业大模型的迭代推进速度可谓惊人。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在开幕式演讲上透露,文心大模型3.5的效果提升了50%,训练速度提升2倍,推理速度提升30倍。
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来源:受访者提供
可以说,参展的企业几乎人手一份通用大模型,没有参展的企业也在闷声布局。此外,科大讯飞、火山引擎等企业也有了新的进展。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已经接近80个。
当然,很多企业的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已经开始落地转化。作为头部互联网企业的腾讯,在20天前对外正式公布了MaaS全景图,以行业大模型切入火热的“大模型赛道”。看起来,腾讯避开了通用大模型,选择了一条更务实落地的路。
7日,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企业需要的是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在100个场景中解决70%-80%的问题。”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来源:受访者提供
吴运声表示,站在公司策略角度,腾讯更专注于解决落地实际的问题,而通用大模型不能彻底解决用户的所有问题。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也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落地于产业,服务于人,行业大模型将开启产业升级“黄金时代”。7日,华为也正式发布人工智能(AI)大模型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
据了解,目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已在煤矿、铁路、气象、金融、代码开发、数字内容生成等领域发挥作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同日, “商汤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也宣布进行了多方位全面升级,以及在该体系下的一系列大模型产品更新和落地成果。比如基于大模型技术,商汤绝影最新打造的智能座舱产品和车路云协同交通体系等,以及在金融、医疗、电商、移动终端、产业园区等行业生产实践中都有了落地应用。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大模型的突破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正迅速涌现。”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果说这半年来,通用大模型的激战正酣,是巨头们在努力占领大模型的高地。那么此次人工智能大会也释放出了一个更为务实的信号:聚焦行业的垂直领域的个性化、私有化大模型,应该是一个更有机会的赛道。
02
芯片算力靠近大模型
AI需要大模型,也需要足够硬核的算力基础。在本届大会上,参会的芯片企业包括燧原科技、登临科技、翰博半导体、曙光、昆仑芯等。
并且,很多芯片算力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跟随今年火热的生成式AI,积极提供AI算力支持并推进落地。
比如被本届大会评为“镇馆之宝”的燧原科技的“云燧智算机”(CloudBlazer POD),据其创始人兼CEO赵立东在芯片主题论坛上介绍,“云燧智算机”专为智能算力中心打造,作为一体化平台,集成了软硬件、系统等,液冷设计方案也可做到高能效,利于即插即用和部署,并且在横向扩展以后也可以满足大算力需求。
据了解,如今基于云燧智算机构建的云燧智算集群,其产品已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之江落地千卡规模训练集群,提供超过100PAI算力,支撑融媒体、文本生成PPT、跨模态图像生成等AIGC应用以及多种科学计算应用的开发和前沿探索。
国内成立于2017年的通用GPU公司登临科技,是国内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通用GPU企业。
登临科技的首款基于登临GPU+(基于GPGPU的软件定义的片内异构计算架构)的AI加速器Goldwasser(高凛)2021年量产投入市场,2022年销售过万片,兼容CUDA/OpenCL在内的编程模型和软件生态,如今应用场景覆盖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力、能源、金融等领域。
在AIGC的应用上,登临科技的人员告诉我们,如今已经和多家合作伙伴合力打造多款云端训推一体的产品方案,覆盖众多大模型应用场景。大会期间,登临科技还宣布获得了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独家投资。接下来,基于大模型需求发力,也是这些芯片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03智能机器人卷出高度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共有20多款机器人亮相,而特斯拉展台的Tesla Bot人形机器人也是其中之一。作为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成果,这款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围观拍照。
拍摄:杨肖若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身高172cm,体重56.6kg,类似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形。机器人全身拥有28个自由度,就如同人体的关节。
手部有 11个自由度,可以更加灵活的抓握,并且力大无比,据说可以单手举起一台钢琴。
这也是特斯拉首次参展,它还带来了Model Y/Model X两款明星车型,但是特斯拉的机器人显然比汽车更吸睛。不过,这款机器人只在玻璃房中进行了静态展示,无法与现场人群互动。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将会使用特斯拉电动汽车智能化车生产线生产。
马斯克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表示,未来将拥有大量的机器人,长此以往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会超过1比1,“在拥有大量机器人的未来,全球的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有很多待解的难题,光是解决关节灵活问题,做到像人一样走路,都需要很多年的研发和成本投入。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没有看到可以用双腿进行走路的人形机器人。
很多企业和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是,随着ChatGPT等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结合,或许才是真正开启“具身智能”的时代。
04
结语:人和AI的协同合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前沿产品涌现。当然,新技术一定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帮助被人工智能助理和机器人取代工作的人?
用户是否会相信人工智能助理提供的所有信息?如果未来你的人工智能助理在工作上给你提出建议,你会接受吗?这些,早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早期就被讨论过。
纳德拉在其《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一书中如此表示,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保持乐观,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关于人工智能要取代人类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通过本次参会和探馆,「商业秀」&「一览弘观」认为,人是在和人工智能协同合作,而不是绝对替代和对抗。
而通过创造力——人类最出类拔萃的技能之一,来进行任何领域的工作,这一点核心不会改变。尽管智能技术不断迭代不断进步,但人工智能和机器只会丰富和增强我们的创造力,人类创造事物的动力,将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林晓
@图文校对与视频后期:耿琪琪@文章开白、投稿合作请联系
原文标题 : 2023WAIC,重新审视AI大模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