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手机厂商开卷“黑科技”

资讯 8个月前
216
2024,手机厂商开卷“黑科技”

导语:AI手机拉开新一轮“换机潮”序幕

出品丨数科社

作者丨林木

1997年上映的007系列电影《明日帝国》中,有着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詹姆斯·邦德通过一部手机远程启动并驾驶他的汽车,最终打开车窗,翻窗而进。

电影中,这部爱立信的概念手机,称得上是真正的邦德神器,除了指纹解锁、远程控制汽车功能外,还可以释放2万伏的高压电。在彼时手机天线刚启用内置,彩屏手机仅有几种单调颜色的上个世纪末,给足了观众以未来派产物的幻想。

现实中,人们追逐未来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

到了26年后的今天,指纹解锁、远程控制这些曾被视为邦德神器的“黑科技”,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那些过往出现在电影中的未来手机概念,也在如数被搬出荧屏,走进人们的生活日常。

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元年”,随着生成式AI技术热潮席卷至手机圈,一众手机厂商纷纷开卷大模型。宣告AI手机时代到来的同时,一场由技术变革引燃的“换机潮”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01丨打响终端AI之战

今年除夕夜,OPPO在央视总台举办了一场“史上最短发布会”,打响了国产手机厂商AI之战的第一枪。

全程仅30秒的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强调OPPO全新推送的ColorOS AI新春版“相当科幻”,并发出了“我们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的宣言。

这场手机赛道掀起的AI风暴已酝酿多时。

早在2023年中,全球手机巨头三星就率先提出“AI大模型手机”概念,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去年下半年以来,vivo、OPPO、荣耀、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相继部署大模型,试水将AI应用能力带入手机终端。

进入2024年,智能手机转向AI手机的风向更加一目了然。

1月,三星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旗舰设备Galaxy S24系列,整场发布会没有对硬件参数过多的介绍,反而着重提及了“AI手机”的概念;荣耀在MagicOS 8.0发布会及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自研的70亿参数端侧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

2月,OPPO、华为、小米扎堆召开新品发布会。虽然后两者没有“接茬聊AI手机”,但依然将新品的AI能力当做重头戏,如小米影像大脑升级而来的Xiaomi AISP,被其定位为首个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华为Pocket 2宣称在业界首创AI云增强技术。

魅族是继OPPO之后的又一AI技术拥趸者。在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后,决定将从打造AI终端、重构Flyme系统、建设AI生态三方面“All in AI”。不久前,OPPO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明永发表内部信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相比于魅族的“破釜沉舟”,OPPO在这次押注上同样表露出“孤注一掷”的态度。

“这是我们对于手机行业的一个重大判断。” 据陈明永内部信透露,OPPO为此已做好充分准备,并专门成立了AI中心,资源将向AI集中。刘作虎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中表示,“在AI的投入上,内部目前没有(资金)上限”。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中,预计约5%会搭载端侧AI运算能力,相当于6000万部AI手机。而在IDC最近发布的《2024年AI手机白皮书》中的预计数据更加“看好”:

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据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左右。在中国市场,2024年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为3700万台,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1.5亿台,且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

对于全球手机厂商而言,这场终端AI之战已然不可避免。

02丨拉开新一轮“换机潮”序幕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将是全球手机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手机厂商抢跑AI手机概念背后,也在迫切推动新一轮“换机潮”的到来。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同比减少3.2%。尽管相较于寒气逼人的2022年而言,跌幅已从11%收窄至3.2%,但仍创下十年来出货量新低。

近年来,全球手机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4年初,刚刚从三星手中拿下全球出货量第一的苹果,开启了新一波大降价。同样是带头发起价格战,2023年初的那波降价其还用“授权经销商”掩饰一下,今年是直接“官宣”,装都不装了。

作为一家全球智能手机巨头与科技创新公司,苹果近两年在中国这一最大iPhone市场的乏力表现,足以印证当下手机市场的内卷程度以及手机厂商所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从快充、拍照再到卷内存和存储容量,5G通信技术的框架下,厂商内卷推出新品的速度越快,用户的换机周期就越被拉长。

来自研究机构Techlnsight研究表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拉长到历史最高的51个月。这意味着,不少用户的手机已用了近四年。用户换机周期不断延长的当下,手机厂商和用户都在等待一个充分的换机理由出现。

在AI概念之前,折叠屏率先成了手机厂商追捧的“香饽饽”。目前除了苹果折叠手机尚未亮相外,三星、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均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系列。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去年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估计为1590万部,同比增长25%。其中,三星以66.4%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位置;华为以1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小米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5.4%。

综合相关数据,折叠屏手机在过去两年手机销量低迷的市场表现足够亮眼,但在所有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市场份额仅不足2%。可见,这匹尚未长大的“黑马”在市场的渗透与普及,任重而道远。

而回顾过去二十年的手机进化史,折叠屏这种手机外形上的创新能否引领潮流,从小众走向大众,依然是个未知数。尽管手机厂商不遗余力的从供应链方面压缩成本,将高定价打下来不少,但多数用户仍被过高的价格劝退。

由此来看,生产式AI这场及时雨来得恰逢其时。

03丨AI手机还是“手机+AI”?

眼下,对于多数普通用户而言,真正关心的是,所谓的AI手机与智能手机的区别是什么?具体又能做什么?

率先喊出“AI手机”口号的OPPO从四方面特征给出了定义:要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生成式AI的计算需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但这更多是基于生产式AI的层面来定义,而非具体结合手机这一硬件终端给出答案。目前市面上手机所融入的AI能力,除了已在普遍落地的文档整理、生成能力外,主要还聚焦在图片处理上,如OPPO Find X7系列主打的AI消除功能、小米14Ultra搭载的AISP。

这些AI能力的进化给到用户端的感知是“整理更方便了”、“拍照更好看了”、“P图更省事了”,仍未脱离“手机+AI”的范畴,彻底颠覆智能手机时代带给用户的产品体验。上一次AI技术带来的颠覆体验,最早或可追溯到Siri的横空出世,以及被苹果收购后所引领的虚拟个人助理风潮。

如今的生成式AI有着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人格化”,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理解能力与自学习能力上。这或能构成AI手机与手机AI的真正区别所在:在未来,AI与手机能否真正的合为一体,成为能自主解决用户需求的智能终端。

当下来看,我们距离这一阶段还太过遥远,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芯片的承载力、云端大模型的算力上限与成本等问题。

自2023年10月以来,手机芯片厂商高通、联发科、三星等均已着重对SoC进行了专门强化。如联发科推出的天玑9300旗舰5G生成式AI移动芯片,最高支持终端运行3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算子加速性能更是达到了前代的8倍。

而目前手机厂商布局的部分AI大模型,参数量都达到千亿级别。部分手机厂商自研的端侧大模型体量较小,将参数压缩到了数十亿到百亿左右,以便在手机端运行。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庞大的AI模型算力训练亦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以当前在AI手机投入最卖力的OPPO为例,自建数据中心是OPPO近年来落地AI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官方介绍中,该数据中心可支持的AI模型训练算力在千亿级别。

眼下,这场AI手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关于手机的未来形态,或许只有未来才能找到答案。

       原文标题 : 2024,手机厂商开卷“黑科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