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逼近赛点,高估值AI公司的焦虑与未来

资讯 5年前
1.43K

指纹解锁、刷脸识别、自动翻译多国语言、机器人诊断看病……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

计算机视觉逼近赛点,高估值AI公司的焦虑与未来

人工智能市场蓬勃发展,作为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之一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达到80.2亿元,同比增长166%,预计未来三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赛道火热,呈现四超多强的态势

目前计算机视觉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如工业、商业、广告,甚至应用于学术探讨方面,并且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整个计算机视觉赛道上,分成四超多强,其中以商汤、旷视、依图和云从被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在去年的融资态势下,计算机视觉公司一共融资200多亿,四小龙占据了五分之一。

旷视科技发力AI和物联网的硬件结合,涉及安防、金融、零售等领域;云从科技将金融和安防作为重点探索的场景;依图科技聚焦服务于安防、金融、民生等行业;商汤同样深耕金融、移动互联网、安防监控三大行业,最近也密集发布要做智能医疗的信号。而其他创企在个别垂直领域具备明显差异化优势。例如,AI+视频赛道头部企业极链科技着重于视联网,重点探索视联网小程序生态和营销生态。玛隆科技专注于新零售消费赛道。

从行业态势来看,四小龙基本能够覆盖所有细分领域和应用行业。业务层面高度重叠,产品落地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抢夺市场占有率上,各家公司都有着不小的压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势力如海康、BAT的阻击,也让CV新贵们面临着冲击。竞争力强烈,如何获得更高的行业占有率成了四小龙要思考的问题。赛道火热,给企业的盈利之路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高估值下,面临变现的压力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变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整个计算机视觉领域应用,目前还是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即使是头部企业,也还在努力探索大规模商业化的路径。虽然说整个行业从融资数据、估值上是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但背后还有一个数据,是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在不断倒下,倒闭的原因无外于受限于资本压力,即缺乏商业变现。

我们在研究多家AI企业的成长路径时,可以发现,头部AI公司都是在开拓过程中,不断找到应用场景,然后赶紧切入,在这基础上再摸索短期的变现机会,并一步步不断打磨,发现长期的商业模式。如果技术没有应用价值,对于公司来说,永远是浮在云端的东西,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家公司短期内没有变现能力的话,公司只会面临倒闭,跳进“伪需求”里面的也终将被淘汰,反而聚焦在垂直领域的企业会更有机会,或者说先生存下来,再扩大商业版图。

上市是因为成功,还是为了救赎?

2018年前,我们可以看到AI公司的融资数据非常亮眼,就像2013年的互联网热潮,那是大量资本方抢着买船票。而2019年1月-5月,AI行业的投资频数下降为2018年全年的23.7%。《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仅有30%。当资本方重新审视AI公司变现能力和扩展空间,估量投入和产出时,资本热度逐渐消退,谋求上市之路或许更大的原因,是受困于资金压力。

前段时间,旷视科技抢先IPO。从旷视科技提交的招股书来看,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人民币6780万元、3.13亿元和14.27亿元,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43亿元、7.58亿元和33.52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旷视科技亏损额度达到惊人的52亿元。

估值高,盈利能力不足,持续亏损的状态,是否能够保证大规模盈利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是否会出现倒挂的情况难以保证。旷视科技招股书的提交,对于众多AI企业来说,既是将要成功的信号,也是敲响的警钟。

计算机视觉公司的战局将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技术并不能成为一家 AI 创业公司的“护城河”。真正在技术积累、商业化应用方面做得好的公司,相信未来估值依然会提升。如何用 AI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更为重要。

愿景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今后的赛道比拼将来得更加真刀实枪。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